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便民信息

【生活】 我市有15处应急避难场所

蒸湘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zhengxiang.gov.cn                    发布时间:2015-05-14                   

  尼泊尔大地震殃及西藏,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让市民绷紧了防灾减灾的神经,连日来,有读者致电本报热线咨询,一旦遭遇自然灾害何处应急避难?记者近日自衡阳市防震减灾应急指挥部门了解到,按照国家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要求及我市的具体实际情况,目前,我市城区已建设应急避难场所15处。

  据了解,衡阳市依托各大公园、广场等建设了8处避难场所,分别是岳屏公园、西湖公园、南郊公园、平湖公园、营盘山公园、莲湖广场、湘江二桥桥头公园、市体育馆等,有效使用面积为31.3万平方米,按照人均1.5平方米应急疏散面积来计算,能安置21万人应急避险;依托各学校等建设了7处避难场所,分别是南华大学体育场、湖南工学院体育场、衡阳师范学院体育场、市一中体育场、市二中体育场、市八中体育场、铁一中体育场等,有效使用面积为13.85万平方米,按照人均1.5平方米应急疏散面积来计算,能安置9.1万人应急避险。

  以上15个避难场所,能安置30万人应急避险,加上就近避难原则,如发生破坏性地震或其他紧急事件时,基本能满足需要。其他各中小学校体育场应为各学校应急避难场所,其他各开阔空地、小区空旷地都应视为附近居民应急避难场所。

  市地震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是一项有备无患工程,也是建设安全城市和为民办实事的工程,一场多用、平灾结合是指应急避难场所不仅是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也是发生其他城市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避难场所,也是市民日常休闲、锻炼和娱乐的场所;应急避难场所将由市政府统一规划建设,分期分批进行;我市新建的公园、广场、体育场将按照国家应急避难场所有关要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