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湘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zhengxiang.gov.cn 发布时间:2017-12-17
从省知识产权局获悉
,
12月13日在北京举行的第19届中国专利奖颁奖大会上,我省19项专利获奖
,
其中中国专利金奖3项。据悉
,
中国专利金奖每年评出20项,这是我省连续两年收获3金
。
获得金奖的专利涉及交通和电力行业
,
有两项为中国高铁的核心技术。它们分别是中南大学的“轨道车辆实车撞击试验系统”发明专利、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的“一种三电平双模式空间矢量过调制方法及其系统”发明专利和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等单位的“一种集约型直流融冰装置拓扑结构”发明专利
。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烧结机风箱端部密封装置”等15项专利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
。
中电长城(长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湖南长城信息金融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品领取机(BST360B)”专利获得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除1项专利来自湖南省植保研究所外
,
其他均来自企业,涉及领域主要为工程机械及新材料、生物医药等
。
同时,省知识产权局获最佳组织奖
。
中国专利奖是我国在专利领域的最高政府奖
,
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授予。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共评出专利金奖20项、外观设计金奖5项、专利优秀奖802项、外观设计优秀奖68项
。
链接
给高铁装上强大“心脏”
牵引传动系统作为高铁车辆的“心脏”
,
为列车提供动力;PWM调制则被誉为“心脏瓣膜”
,
其通过控制IGBT功率器件的开通/关断实现能量的流动和转换。能量传递的效率、精度、实时性、可靠性直接决定了列车能否安全快捷、高速平稳、绿色舒适运行
。
加之我国特有的宽地域运行、高密度行车、供电能力区域发展不均衡等复杂应用环境特点,对大功率牵引传动脉宽调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的“一种三电平双模式空间矢量过调制方法及其系统”发明专利
,
作为中国高铁牵引传动系统的核心专利,创造性解决了脉宽调制的非线性误差、转矩脉动、谐波抑制和车网谐振等业界技术难题
,
创新控制算法,实现了中国高铁牵引传动系统控制技术的全球引领
,
并已成功应用于轨道交通、冶金轧机、船舶推进等高端传动领域,累计实现销售产值328亿元
。
应用本专利技术的CRH380AL动车组跑出了486.1km/h的世界运营线路最高试验速度
,
更高速度等级列车以605km/h速度刷新世界台架试验最高纪录,中国标准动车组创造了相对速度840km/h的列车交会世界最高速
。
同一供电区间运行列车数高达50台,为世界最高水平
。
同时,本专利技术的成功应用打破了国外同类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垄断
,
迫使其大幅降价,近年来共为国家节约重大装备采购资金超过300亿元
,
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建成世界首个轨道车辆实车撞击试验系统
车辆耐撞性已成为运载装备服役安全的核心技术需求
。
但列车碰撞是一个巨复杂强非线性过程,车体动态冲击行为及演化受车体、线路、运行状态等多因素影响
。
试验是开展耐撞性研究的必备手段,车辆部件与现场线路试验存在明显不足
,
亟待发明并研制高效、精准、可控、测试功能完备的实车撞击试验系统。
中南大学的“轨道车辆实车撞击试验系统”
,
发明了国际上唯一的实际运营轨道车辆撞击试验/瞬时测力技术及系统,涵盖了短距高能驱动、无损终止、大吨位测力、高速变形自适应捕捉四大关键技术
,
解决了国际上耐撞列车生存空间完整、乘员冲击减缓、碰撞轨迹保持等试验与评估难题。
应用该专利技术
,
完成350km/h中国标准动车组、城轨列车、机车、广深港高速列车、出口美国等城轨列车的所有耐撞性试验及评估;显著提高了轨道车辆碰撞安全性
,
有效降低乘员面临的生命威胁;突破了高速列车走出去耐撞性技术壁垒
,
助推高速列车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的转变,提升了我国机车车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
独创直流融冰装置护卫电网安全
输电线路覆冰易引发跳闸、倒塔断线
,
是电网安全运行的最大危害。现有的直流融冰装置出现谐波大、融冰时退出无功补偿严重影响电压稳定性等问题
,
亟须得到解决。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等单位的“一种集约型直流融冰装置拓扑结构”专利
,
从装置拓扑结构、整流变压器设计、控制策略等方面发明了系列原创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融冰时同时无功补偿
,
且谐波含量低、占地小、造价低,实现我国直流融冰设备从跟随到输出的跨越式发展
。
根据本专利技术研制出的直流融冰装置已批量生产
,
广泛应用于江西、浙江、湖南等省份电网融冰和动态无功补偿,累计销售装置200多套
,
并出口至加拿大。现场融冰500余次
,
全部获得成功;无功补偿长期稳定运行
,
有效防止了覆冰倒塔断线事故发生,提升了电网电压稳定性,保障了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