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里的“网格化”管理
网格员分期培训
工作人员攻关技术难题
蒸湘区网格化管理与服务指挥中心
电子眼摄像头让居民有安全感
尽管“网格化”并不是一个新名词,但在城市升级和城市管理提升的背景下,这个词成为蒸湘热词也不足为奇。在全区一张“网”的网格化管理下,定员、定岗、定责,街道社区、乡镇村组、计生、综治、城管等都纳入到这张网格当中。
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办。职能部门的服务窗口将由小变大,党政干部和群众的距离也由远变近。
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
蒸湘区的网格化管理一直走在全市前列。
去年7月12日,蒸湘区网格化管理与指挥中心揭牌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工作该区在全面启动。全区划分265个基础网格,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多方联动的网格管理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蒸湘区的“网格”并不是功能单一的网格。区委区政府高瞻远瞩,跳出网格看城市管理,使原本功能单一的网格具备了城市管理与服务载体的厚重内涵——蒸湘区网格化社会服务平台集“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数字城管”、“应急指挥”、党建民生、防汛抢险、综治等于一体的应用平台,实行“精细化管理、管家式服务”。
今年2月,该区在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将衡阳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成功无偿接入。
更让人惊喜的是,区信息化办负责人朱忠清告诉记者,经过一段时间探索,6月份平台技术瓶颈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
“网格化平台初步建立后,存在着‘融合’问题。”此处的“融合”问题指的是平台搭建于互联网,地理信息平台的GS地图是从政务外网接入,而安装的监控摄像头视频又要通过专线观看;那么,问题就来了——三套系统独立运行,如果看网格情况,要输入网格网址,要看监控视频,又要输入网址……麻烦,相对而言不利于提高效率。
如何使三者融而为一,实现“一网打尽”呢?
区信息化办考察学习了其他单位的经验,发现要解决问题至少要200万资金,这对区财政来说是莫大的压力。
办法总比问题多。区信息化办组织科研技术人员集中攻关,经过不断摸索和尝试,今年4月,问题最终得到有效解决——互联网上的软件平台,政务外网上的GS地图,视频专线上的监控视频数据实现了“三网合一”、搭建了专网边界模式,可按需访问。
日前,记者在该区网格化管理中心看到,点开屏幕,辖区矢量地图、网格区域划分、摄像头点位清晰地叠合在一起,可以清晰准确定位哪个人哪辆车在哪条街,属于哪个网格。
全区各类管理对象底数入库建
万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经历过网格融合的困难之后,特别是在人员尚不到位的情况下,如何落实、推广网格化管理工作,完成信息录入又是一项“老大难”工程。
首先,划分网格。按照“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社区网格行政层级划分原则,蒸湘区将全区划分为265个基础网格。其中乡镇、街道设立为一级网格6个;村、社区设立为二级网格67个;村(社区)以村民小组、单元楼栋等为基础,划分区域设立三级网格192个,每一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员。
其次,建章立制。《蒸湘区网格化管理与服务月例会制度》、《蒸湘区网格化管理与服务指挥中心工作职责》、《二级网格长工作职责》等责权分工明确的制度,规定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能作用,并确定考核办法,督促全区上下有条不紊地推行网格化管理。
基层干部以网格长、楼栋长、志愿者等身份融入网格,按照规定的制度要求,每个网格管理员要当好“五员”:基础信息采集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联络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会治安巡逻员;做到串百家门、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
今年6月,蒸湘区给网格员配备社会管理信息化手机终端,并在手机上安装“社管通”应用软件,6月中旬手机终端操作业务培训也顺利结束,网格员正尝试用这一新设备更好地完成网格工作。
“采集基础信息时,我将了解的人口信息、社情民意、综治信访、计划生育等信息,通过手机终端上传到服务器,然后直达区网格化指挥中心信息平台,非常快捷。在日常的工作,如果我发现网格内垃圾没及时清扫,可以用手机终端拍照、简单描述即可上传,会迅速传到区网格化指挥中心信息平台,真的很方便。”立新五社区网格员李霞描述自己的工作经历。
“我们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多方联动的网格管理模式。目前,依据街道社区上报的基础数据,目前已经入库的数据为156715条记录。按照人、地、物、事、情、组织的标准规范为基础,全区各类管理对象底数入库建档,可以实现便捷查询。”朱忠清介绍说。
一步领先,步步领先,此举蒸湘区又创造了全市第一的速度。
服务群众切实做到“零距离”
“红湘街道冶金社区联合小学低年级教学楼前有棵树长了白蚁,申请有关部门解决。
“长湖乡立新二社区48栋、50栋巷内垃圾堆放,天气炎热,已产生异味。”
“红湘街道悦华小区护坡处有一棵大树根基已松动,给小区居民带来安全隐患。”
在蒸湘区网格化社会服务平台上接连出现了这三条信息。这便是网格员们上传的信息。很快,网格化管理与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对问题进行登记,然后问题分流,把问题下达到责任单位。
十几分钟后,服务平台上收到了一条新信息:长湖乡立新二社区48栋、50栋巷内垃圾已经处理干净。原信息则显示为已经处理;而尚未处理的问题超过一定时限则会亮红灯。
李兰英是立新二社区的网格员,平常工作中她每天上午两次、下午两次在自己负责的网格内走访、巡查,有时候晚上偶尔也要“走一圈”,“网格员要多走动,多观察,一天平均解决4—5个问题”。
李霞是立新五社区的网格员,她一天平均解决3—4个居民问题。前一段时间,居民反映小区某烧烤摊经营时有很大油烟味,十几位居民抱怨、投诉。李霞找了五六次烧烤摊主,最终成功解决问题。
一方面及时分流网格员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及时发现观测到的问题。这是区网格化管理与指挥中心的重要职能。
“立新二社区道源路有一处下水井盖下陷,请网格员迅速处理。”在网格化管理与指挥中心的显示屏上,工作人员通过监控摄像头发现这一情况,并立即通知相应网格员处理。
在践行群众路线的走访交谈中,社区居民一致反映网格化社会管理是个“好东西”。
“我们居民楼上周下水道堵塞,小巷子里有好多污水,大家出行十分不方便,上周跟网格员小王反映后,这周就疏通了,真的蛮快!”家住太平二社区的居民李婶高兴地说。
网格化管理通过网格可以把触角延伸到以前触及不到的地方,贯通上下渠道,即可以了解基层情况,又能增强部门合力办事,提高服务群众的效率。
同时,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的“坚持依靠群众推进落实”长效机制建设工作正在蒸湘区稳步推进。
如今,蒸湘区越来越多的网格员习惯用3G手机收集民情,也有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习惯于通过社管通平台了解辖区社情。随着网格化的全覆盖、全应用,传统的工作格局悄然转变,职能部门的服务窗口将由高变低,由小变大,和群众的距离也由远变近,切实做到服务“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