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村人的绿色生活

蒸湘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zhengxiang.gov.cn                    发布时间:2014-11-06                   

   “记者同志你来对了,要说新能源利用,不吹牛皮,我们村在全市都排得上号!”日前,当记者慕名来到蒸湘区呆鹰岭镇振兴村采访时,村委会主任张黎明自信满满地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还别说,这话里面确实蕴藏着底气。来之前记者就了解到,早在二十年前,振兴村的生猪养殖就远近闻名,原市外贸生猪基地就坐落在此。最高峰时,全村超过1/3的农户养猪,年存栏生猪近10万头。坐拥养殖优势,发展以沼气为主的新能源就成了有源之水。

    “现在我们村光户用沼气池就有126口,不信我带你去转一转。”朴实的村主任笑眯眯的,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时近中午,桐梓坪组村民刘诗国家里正准备开火做饭,女主人听得我们的来意,啪的一声将沼气灶的开关拧开,一股蔚蓝色的火苗立刻欢快地跳动起来。“看,这就是我们日常用的沼气,又方便又卫生。”“像她家这样的,村里已经很普遍了。”村主任介绍说,有些人家人口多,还用了两个储气罐,做饭烧水点灯不花钱就可全部解决。

    “那没养猪的农户呢,不看着眼馋?”“哈哈,这个我们有办法。”村主任有意卖了个关子,把记者带到栗树组村民张家华家里。在这,记者看到两个大储气罐,长长的管道穿墙过户,一路延伸到绿树掩映的远处。原来,这就是村里开发的联户沼气工程。即一家建沼气池,多户共享。如今在振兴村,像这样的联户户已经发展到50家。

    更值得惊讶的还在后面。在村里的蒸湘出口良种养殖场,记者发现了一个“大家伙”——储气量达800立方的大型沼气池,光这一个池,就可供30户用能并带动40千瓦的发电机组。养殖场的员工告诉记者,现在他们的生产生活用电全部自给自足。全市范围内,类似的大型沼气工程(包括正在申请的)也不过30来个。

    这日子,真够绿色生态!记者不禁心生羡慕。“还不止这些呢。”村主任再次得意地介绍,除了沼气,振兴村还用上了其它新能源,太阳能路灯10盏,太阳能热水器有120多台,大多数种养户都采用了“猪—沼—鱼”、“猪—沼—菜”的生态模式。“有了充足的有机肥,咱村的蔬菜特别好,卖到市场上,价钱都高出一截呢。”

    根据测算,通过生态能源建设,振兴村每年可为村民节约开支30余万元,蔬菜、渔业增加20%产值,节约标准煤140余吨,节电5万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0余吨。“现在,我们村里正申报全省农村能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隔几年你再过来看,又会是另外一番新面貌了。”村主任的笑容里,还是那种满满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