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湘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zhengxiang.gov.cn 发布时间:2015-11-30
初冬时节,来到衡阳市蒸湘区,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雨母山山峦叠翠,绿意盎然;蒸水河岸绿树繁花,美不胜收,郊野绿道花团锦簇,游人如织……五彩缤纷的蒸湘区充满活力。
近年来,蒸湘区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有序利用自然资源,不断优化空间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推进全区绿色发展。
蒸湘区正以无限的绿意吸引人们的眼球,成为雁城美丽的“花园”。
产业绿色化
日前,总投资约26亿元的万达商业广场项目在蒸湘区签约落户。该项目集百货零售、娱乐休闲、健身运动、餐饮旅游于一体,预计可吸纳5000余人就业,年创税近1亿元。这是蒸湘区努力打造环保绿色产业的成果之一。
蒸湘区位于衡阳市核心城区。近年来,为了提升城市品位,服务衡阳经济社会发展,蒸湘区转变发展思路,招商引“绿”, 把“高能耗、重污染”拒之门外,一律引进绿色环保型企业。
“结合实际情况,实行绿色规划、设计和施工标准。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实现全区绿色发展。”区委书记周玉梅介绍,该区抓住“国家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的机遇,聚力发展无污染的现代服务业。
蒸湘区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和引导外资进入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现代金融等领域,紧盯国内外知名现代服务业大集团、大公司、大品牌,重点引进环境友好型龙头企业。全省最大海洋馆、红星美凯龙欧洲风情商业街、“百万花海”等“绿色项目”相继进驻,逐步形成高成长性“绿色”服务业“旗舰”。同时,打造一批旅游服务、电子商务、创客基地等区域平台,形成绿色发展的“强磁场”。
今年1至10月,全区完成财政收入17.1亿元,同比增长18.01%,第三产业占比达43.2%;实现进出口额4390万美元,同比增长390%。
全域公园化
一条条大道两旁草坪修剪整齐,绿茵如毡;一个个绿化带中鲜花盛开,清香四溢;广场公园内香樟挺拔、桂花飘香;居民小区绿意融融……漫步蒸湘区,出门见绿,满目青翠。
这些令人向往的美景,如今正成为蒸湘区老百姓的现实生活写照。
近年来,蒸湘区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城郊地域优势,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建设两型社会的总要求,主动依托城市、对接城市、服务城市,加快实施产业发展城市化、居住环境城市化、公共服务城市化,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灵山、黄花、堰头、东阳、竹雅等一批省、市级 “美丽乡村”脱颖而出,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景观。
蒸湘区还结合省“湘江一号”工程,从衡州大道通向雨母山乡雨母湖修建一条13公里、全省最长的城市郊野绿道。如今,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雨母绿道,已成为衡阳市民休闲健身的首选目的地。
“搞好绿化是美化城市景观、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根本。”区委副书记、区长林喜洋介绍,按照“规划保绿、依法建绿、见缝插绿、补植增绿、破墙透绿”的思路,坚持以公园绿化、广场绿化、道路绿化为重点,统筹城乡绿色化,蒸湘区已初步实现“全域公园化”,展示出一幅“ 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美景。
旅游生态化
“亩产值超过1万元,还迎来了许多体验采摘游客。”11月20日,呆鹰岭镇堰头村村民刘湘生说,自从实施“种、养、游”一体化发展,村里大变样。村民们纷纷种上“翠冠梨”、“沙田柚”,开辟蔬菜基地,形成种植、养殖和加工产业链。还开设农家乐等配套旅游设施,吸引城里居民前来摘菜采果,体验“绿色旅游”。
近年来,蒸湘区着力构筑绿色生活理念,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建设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城镇。还积极发展“互联网+旅游”,推动在线旅游平台企业发展壮大,形成旅游业新生态圈。多处乡村成为衡阳市近郊游的“热点”,并形成多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
雨母山是衡阳近郊的天然氧吧。近两年,蒸湘区启动雨母山3A景区创建工作,先后修缮了帝喾祠、赤松观、雁雨寺,打造3000亩油菜花海,并推出雨母山景区、陆家新屋、奇石文化博物馆“一日游”。异军突起的雨母山,被评为衡阳市最佳乡村生态旅游目的地。
前不久,总投资达1.2亿元的“百万花海”艺术庄园在雨母山乡正式亮相,这是一个以花卉花海为载体,集时尚娱乐、文化旅游、会展节庆及婚庆摄影等活动于一体的新型文化休闲园区,成为衡阳旅游“新贵”。
今年1至10月,蒸湘区共接待游客58万人,同比增长53.7%;实现旅游收入8.8亿元,同比增长43%。
新一轮战鼓已经擂响。蒸湘区正发力绿色产业、绿色家园及绿色旅游,全力打造一座新型“绿色之城”。
蒸湘“绿”韵,精彩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