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蒸湘”系列报道之五:大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感
蒸湘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zhengxiang.gov.cn 发布时间:2016-03-15
“全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77.2%,较去年提高了4.2%,完成各类就业11558人次,基本医疗保险、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分别达99.68%和97.5%……”这是3月9日上午,蒸湘区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时,区长林喜洋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列举的一组民生数据。
居民可支配收入位列城区第一
2015年,蒸湘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241元,增长9.1%,位列城区第一。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7353元,增长9.1%;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6056元,增长9.8%,实现了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的目标。
雨母山镇二塘村一组57岁的村民赵益春,爱人因病去世多年。2014年在市内某高校当保安,由于年龄偏大,又有高血压,劳动合同到期后单位没有与其续签劳动合同,心情失落的他只能地无奈回到家里。赵益春早年领养的女儿,如今远嫁他乡,对他的照顾非常有限。村干部在了解到赵益春的情况后,为他申请了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并在其劳动能力范围内,安排他担任村里的保洁员,每月有近千元的收入,这让心情一度郁闷的赵益春又变得开朗活泼起来。逢人就讲国家政策好,遇人就夸政府对老百姓的关心。
社会保障铸就寻常百姓梦想
社会保障是维护百姓切身利益的“托底”机制,是一张维护百姓生老病死的安全 “防护网”。2015年,蒸湘区新增城镇就业588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8%;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80万元支持创新创业,开展各类职业培训4200人次;征缴各项社保基金1.8亿元,发放待遇1.38亿元;劳动保障监察部门重点对辖区内的餐饮、娱乐、物业管理等行业开展了员工工资兑付监察,为93名劳动者追回工资押金40余万元。
家住蒸湘区大元头社区的王女士是个单亲妈妈,带着4岁的女儿。早些年她因单位破产被迫下岗,没有什么技能的她只能靠打零工艰难地维持家庭生计。2015年2月,在区人社局的帮扶下,参加了月嫂培训班,后在某物业公司当了一名月嫂。吃苦耐劳的王女士,善于学习、善于钻研,很快就成为了月嫂中的佼佼者,后被公司聘请为月嫂培训老师。如今通过王女士培训的月嫂已达500多名,自己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也让她实现了自己体面劳动、有尊严生活的梦想。
养老服务点让老人不再孤单
3月8日,记者来到蒸湘区雨母山镇竹雅村,首先被该村幸福院门口一幅醒目的对联“竹茂领川秀老年喜进幸福院,雅境山河美叟龄欢聚康乐园”吸引了目光。走进幸福院这座三层楼的建筑,看到20多位老人有的在下象棋、有的在看图书、有的边看电视边拉着家常,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共产党的政策好、蒸湘区的父母官好、幸福院这个地方好”。竹雅村下古塘组村民谭太政老人,向记者一连说了“三个好”表达着自己的喜悦之情。今年82岁的谭太政老人,自从村里建成了这个老年人活动场所后,他和村里的老人们就经常来这里开展各类文体活动。
据蒸湘区民政局主要负责人介绍,农村幸福院是一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目前全区共有6所类似的养老服务场所,有40张养老床位。这些养老服务场所不仅给老年人提供了文体活动、日间照料,还能给老人们心理慰藉,排解老年人心中的苦闷,让他们不再孤单寂寞。
社会事业持续发展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高
2015年,蒸湘区在全国545个县参加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考核中,以99分的高分通过验收,并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全省义务教育督导评估中又获得优秀等次。
特别是利用区内的5所残疾人托养中心,对410名残疾人提供了日间照料、居家服务、寄宿制托养等服务,免费为100余名残疾人进行实用技能培训、扶持创业就业。经市残联考核,蒸湘区的残疾人教育就业工作位居全市第一。
在卫生医疗方面,连续五年荣获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模范单位,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率100%。科技、科协工作扎实有效,获评为“全省知识产权试点区”,并成功创建了“全国科普示范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实现全年零事故,获评为全市优秀单位。 “12345”热线网络工单办理的回复率、办结率、回访率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