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迸发——衡阳市蒸湘区经济社会发展回眸与展望

蒸湘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zhengxiang.gov.cn                    发布时间:2016-12-14                   

    2016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可实现192亿元,是2012年的1.4倍;2016年公共财政收入预计可实现21.62亿元,是2012年的1.85倍;2015年实现公共财政收入20.4亿元,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98.18%,居全省第一,总量居衡阳市第二、城区第一……

 

    这是一组骄人的数据,也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近年来,衡阳市蒸湘区主动顺应新形势,积极应对新挑战,在实干中赢得主动,在探索中寻求突破,在创新中积蓄后劲,经济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社会事业取得良好成效。

 

    这个湘江与蒸水汇流宝地,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现代服务业飞速发展。近4年,蒸湘区累计引资83亿元,年均增长10%。特别是2015年所有外向型经济指标均居全省第一方阵。先后引进万达商业广场、百胜餐饮集团区域总部、泰国正大卜蜂莲花购物中心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入驻;杨柳汽车销售街区成为湘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乘用汽车销售街区;跨境电商企业欧唯思成功落户;衡钢鸿华物流与省物流公共平台成功对接;金钟精英城集聚了创维湘南总部、统一集团湘南总部等10余家企业;衡阳“伊电园·易创空间”项目已有20多家创业主体签约入驻。

 

    休闲观光农业蓬勃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农业+旅游”、“农业+互联网”,打造了6个农业示范园区,建成7000亩标准化蔬菜基地、6000亩水果种植基地,灵山蔬菜基地被列入国家“菜篮子”工程。全市最大的户外艺术庄园百万花海项目彰显出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工业产业转型发展。4年全区累计实现工业产值783.87亿元。坚持以衡钢为龙头,以优质服务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进驻,推动钢管深加工产业园向产业链高端转型,4年累计实现产值152.4亿元,年均增长12.8%。

 

    全区三次产业结构从2012年的2.5∶66.2∶31.3优化为2016年前三季度的2.8∶50.9∶ 46.3。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下降,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逐步提高。

 

    城乡发展统筹推进——

 

    城市品质跃上新档次。高标准完成了衡州大道、船山大道西延、西合路等道路建设,提质改造解放西路、船山西路、蔡伦大道、蒸湘路、蒸湘南路等主次干道,城市骨架逐步拉开。打造城市小花园和绿化亮点40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8.6平方米,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66%,创建省、市级园林式小区40个。大力实施群众“家门口”系列工程,开展社区“三清三建”,完成7.5平方公里示范片区改造。立新二社区等5个社区获评“全国文明社区”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农村面貌展现新容颜。建成雨母山镇中心广场,按徽式风格改造雨母小镇沿街居民房屋,完成景区标识标牌、公厕、垃圾箱设置和“三清五改”工程建设任务;建成呆鹰岭农贸市场,彻底消除呆鹰岭老街马路市场;建成19.2公里雨母山绿道和呆鹰岭堰头绿道。4年累计完成各类水利工程630个,除险加固小Ⅱ型水库10座,完成杉旭河与柿江河综合治理工程,扩容改造排渍站2个,硬化渠道33.7公里,新修和扩建水塘101口。同时,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创建16个“秀美村庄”,雨母山镇原灵山村、原东阳村获评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雨母山镇获评全国文明(村)镇,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教育工作捷报频传,先后获得教育部授予“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省委、省政府授予“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优秀单位”荣誉称号;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初见成效,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2014年获评全省公共卫生服务优秀单位;雨母山彩跑、千人徒步、山地车竞赛、驴友穿越等群众体育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近4年来累计完成各类就业5.08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111户,完成各类就业技能培训1.6万人;2015年全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353元、16056元。区内拥有13家区直公立医疗卫生机构,14家民营医院,每千人拥有床位14.3张;解决1.5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安全饮水率100%;全区实现农村人口脱贫1227 户3833人。4年累计完成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五保及医疗救助、救灾救助、流浪救助等各种社会保障救助资金1.45亿元。 

 

    谱写“幸福蒸湘”新篇章——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换挡’与‘加速’的关系,发挥优势,科学谋划,增强自信,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蒸湘区委副书记、区长袁谷平介绍,“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凝聚全区人民的智慧,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谱写“幸福蒸湘”的新篇章。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区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增长区间,年均增速9%左右,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不低于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5%。

 

    ——民生保障进一步强化。进一步完善各类保险制度,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居民文明素质与受教育程度以及各类保险覆盖率均实现新提高。着力办好民生实事,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更多、更实在的改革发展成果。

 

    ——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蒸水及境内支流水质确保达到Ⅱ类以上标准;全区森林资源蓄积量年增长率3.3%以上,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0%;空气质量进一步优化,地表水质进一步提标;农村面源污染消除达到80%,垃圾集中处理率提高到95%。

 

    ——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团结友爱、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居民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投资宜业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各种民生保障措施不断完善,政策保障标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