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蒸湘,满眼葱绿,生机盎然。
春雨迷蒙的周末,饱览雨母山的风光后,南华大学的李同学赞不绝口:“雨雾中的雨母山真是太美了,山清水秀,让人陶醉。”
清澈的河流,葱翠的植被,甜润的空气,成就了雨母山良好的生态,成为蒸湘一张靓丽的“绿色名片”。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蒸湘区在快速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并没有放松生态环境的建设。
选择怎样的发展之路,一直是区委区政府努力探索的问题。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是蒸湘最具发展潜力的竞争优势。
正如区委书记周玉梅所言:“生态是蒸湘的生命线,如果没有青山绿水,没有蓝天白云,蒸湘就没有生命力,没有发展的活力。”区长林喜洋曾说:“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探索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建设山水宜居新城而努力奋斗。”
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理论走入实践。
坐拥雨母山的“天赐美景”,蒸湘区紧紧依托雨母山打造城市绿肺,依托蒸水泽润城乡居民,要求“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以雨母山生态休博园建设为“龙头”,积极完善和丰富雨母山开发总体规划,注重自然山体、水体保护和风景区、山林、河流、田园等绿色空间的自然渗透。如今雨母山已成为衡阳市民一年四季休闲娱乐的“秘密花园”,并推出以“雨母鱼”为品牌的系列生态农家菜。
更让人欣喜的是,今年蒸湘致力打造雨母山的“绿色通道”——全线由南北线和环山线组成,其中南北线绿道沿柿江河、灵山渠水系走向,途径二塘村、新中村、竹雅村、灵山村四个自然村,全长约10公里。届时,将充分利用雨母山的自然地形地貌、水系、植被等环境特征。
试想:雨母山道路两旁是绿意葱茏的乔木,脚下是自然色系的青石板路,远处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凉亭、观景台点缀其间;或登山旅游,或赛车健身,游人还未饮酒可能就被美景深深陶醉了。
而如玉带环绕半城的蒸水,宽敞的大道随河道蜿蜒,绿树、花坛、亭台点缀其间;长堤巍巍,蒸水悠悠。
除了保护自然资源,“后天改造”也在同步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春风吹拂蒸湘区的每个乡村角落;灵山、竹雅、黄花、东阳等村庄正在悄然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美丽“蜕变”。“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屋前屋后花香鸟语。“不仅实现植树造林,美化家园,还创造出了经济价值。”村民们会乐呵呵向人介绍经验。
在保护好天然的生态环境的同时,蒸湘区立足改善人居环境。主次干道次第绿化,背街小巷立体改造,安置小区提质绿化。同时,围绕“畅通、整洁、绿化”三大目标,推进数字化、标准化、精细化三大工程,完善居民小区下水道、路灯、花坛等设施建设,让道路平坦,下水道畅通、路灯透亮、环境更优美。
漫步雨母山,处处山青树绿,清香四溢;散步大街小巷,绿化带、社区花园、绿意盎然的蒸水风光带,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蒸湘,正全力打造一个更富魅力的绿色家园,衡阳的“后花园”“城市绿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