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高楼大厦代表着城市的繁华,那么绿色则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品位和格调。
“以推进全域绿化为目标、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主线,以城区、城乡道路、新农村和生态绿化为重点,采取政府组织、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运行模式,把全域绿化与‘十二五’规划相结合,实行造林绿化与抚育管护并举,全面提升区域生态标准和质量,实现蒸湘‘山青水秀、绿树成荫、生态优良、蓝天白云’的目标。” 这是区委、区政府在《2014年蒸湘区全域绿化方案》中提出的目标任务。
这样的任务审时度势,这样的决定深思熟虑,这样的目标任重而道远。这些目标任务的制定都来自区委、区政府着力打造和谐人居环境的执政理念。在城市建设中,绿化先行,一直是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共识。
提质城区绿化 优化环境
翻开绿化建设台账,一连串数字令人欣慰:截至目前,全区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962.66公顷,覆盖率31.86%;城区公共绿地37820平方米;近几年我区共投入资金930万元,植树125122株,其中大乔木77057株、亚乔木48065株;城区人行道树木共计9526株,公共广场绿330235.1平方米。
全区遵照“美观实用、科学合理”的原则,重点要围绕城市主次干道、公园、山体、广场、节点的绿化建设,高标准打造一批园林绿化精品工程。大力开展补绿添绿和见缝插绿,形成义务植树与专业植树、普及绿化与打造精品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城区绿化质量和水平。
按照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标准,在解放西路、船山西路、蒸湘北路三条主路按照六个层次四种不同风格进行设计,力求一街一景的效果。绿化带内采用20多个苗木品种,注重色彩协调,层次分明,做到乔灌结合、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疏密有致、高低错落、赏心悦目。同时对部分宽窄不一的绿化带采取亚乔木和灌球按比例配置,灌木严格按平方株数栽植,种植图案体现几何图形特征,提高观赏性。在花坛临街面采用新型植被玉龙草铺设,构建一道天然的“绿色地毯”,路道过渡隔离舒缓和谐。
现如今,区内主次干道两边的绿化带郁郁葱葱、花草成簇,绵延成为多条春意盎然的绿化景观带。
完善小区绿化 美化家园
绿色增多了,心情也越来越舒畅,幸福感和自豪感与日俱增。家住水映豪庭小区的李爷爷,每天早上6点钟都会准时到小区里、马路边走走,一边看着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一边在清新的空气中踢踢腿、伸伸腰,舒活舒活筋骨。“相信过不了多久,我又能看见小时候曾看到的碧水、鲜花、绿树、蛙鸣的生态景观了!”
近年来,我区着力打造5个精品小区。长湖乡安置小区绿地面积4800平方米,种植乔木280株,亚乔木及灌木多达130余株;呆鹰岭镇中平村安置小区绿地面积达10369平方米,新种植乔木130株、灌木480株,蔚然可观;七一二矿安置小区投入30万元进行打造,使其焕然一新;对水映豪庭小区出资24万元进行绿化,植树近千余株;华菱管线安置小区绿化面积16100平方米,种植乔木、亚乔木639株。此外,投资20多万元,为区机关庭院新增乔木158株。
实施农村绿化 靓化乡村
漫步雨母山乡,清清的柿江河河水流动顺畅,两岸新植的树林疏密有致,所到之处都有村民在河边劳作和植树,呈现出一派新农村建设的热烈气象。
结合新农村建设,我区抓紧园林绿化工作。2013年上半年,新增蔬菜基地500余亩,引进特色水果种植基地180余亩,建成杨家塘花苑小区60余户,完成大礼至红旗,谭家至红旗、徐家至大水共3公里公路两旁绿化樟树、杜英500株,小苗20000株。现如今,农村绿化路段总长度约22.6公里,已栽植胸径8~10cm樟树和杜英4200株。
……
如今的蒸湘,青山碧绿如画、城区绿荫满地、乡村生机勃勃。可以相信,随着荒山绿化工程、封山育林工程、中幼林抚育工程、“天坑”造林工程、乡、村通道绿化提质改造工程、“绿色村庄”建设工程、绿色通道样板工程、城区绿化提质工程、“312”义务植树活动、白蚁防治和森林防火工作等一系列全域绿化工程的深入实施,一个绿色环保、自然和谐、生态宜居的绿色家园正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