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蒸湘区经济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奋进之姿,坚定不移聚焦"五区"建设、聚力"五业"发展,一季度经济运行起步平稳、态势向好,实现了"开门稳""开门红"。
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91亿元,增长6.6%,增速高于去年同期1.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64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4.96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3.30亿元,增长4.9%。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为0.8:31.6:67.6。
一、主要运行特点
(一)工业稳健攀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含国网电力)71.04亿元,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加快,一季度增长10.3%,比1-2月提高2.1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贡献突出,增长24.8%,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提高10.4个百分点。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建生产线投产极大提高了钢质无缝气瓶的生产能力,金属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8.4%。
(二)投资平稳增长。雨母山景观大道、工业提质项目建设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工程有序实施,精品民宿、杨柳城市停车场等项目顺利落地,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60亿元,增长12.2%。房地产市场在政策调控下逐步企稳,房地产开发投资5.30亿元,下降23.9%,降幅收窄19.7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2.73亿元,下降14.2%,降幅收窄7.8个百分点。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民间资本发展信心增强,民间投资17.82亿元,增长15.9%。
(三)消费逐步升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3.09亿元,增长7.0%,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3.25亿元,增长7.9%。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红利加速释放,全区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35.3%。叠加新能源购车补贴,汽车消费潜力逐步释放,新能源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4.17亿元,增长52.5%,拉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增长4.82个百分点。基本生活类消费增长加快,限上法人单位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7.7%,比1-2月快了4.6个百分点。
(四)服务业增势向好。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4.89亿元,增长10.9%,其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10.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8.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0.1%。1-2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4.34亿元,增长14.3%,其中重点服务业营业收入2.38亿元,增长16.3%。
(五)新增动能培育有效。全区"四上"企业新增10家,分专业来看,规模以上工业1家,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22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3家,实现零售额2192万元,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2家,实现营业额45万元;规模以上服务业4家,1-2月实现营业收入1165万元,对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贡献率为14.4%。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产业发展亟待优化。一是第二产业投资下滑严重。27.4% 的降幅与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阵痛、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有关,若持续低迷可能影响工业经济增长。二是第三产业贡献能力减弱。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7.6%,下降3.0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0%,与去年同期相比贡献率回落37.4个百分点。
(二)工业增长后劲堪忧。一是增长动能过于集中。一旦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指数上涨,增加值率降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就难保优势。二是总产值增长面过窄。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面32.5%,其中8家企业累计产值降幅超过30%,22家企业不同程度上拉低规上工业增加值。三是电力供应业低迷。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38.5%的电力供应业拉低规上工业增加值0.5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该行业产值持续下降,情况难及预期。
(三)投资规模扩张承压。一是部分领域投资收缩。制造业投资下降27.4%,增速比去年同期低561.1个百分点。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总额增长36.3%,增幅比去年同期收窄100.8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投资额分别降低31.9%、28.6%。二是投资项目储备不足。施工项目个数(不含房地产)25个,比去年同期少6个。已开工项目中亿元以上的项目少,且其中部分都已入库,而其他开工项目基本都是相关材料缺失导致项目不能及时入库。三是房地产投资萎缩。房地产开发投资拉低固定资产投资9.5个百分点。在库36家房地产开发企业截止今年3月底计划投资项目仅仅只有14个,其中6个已完工,本年尚未实现新增项目入库。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是加快巩固工业优势。主要思路是将大企业做强,助小企业做优。衡钢产业园区提质增效。以衡钢为核心,建立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协作机制,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发展,加速构建特色产业生态圈,提升整体竞争力。加快呆鹰岭中小企业园"腾笼换鸟",严格落实关停淘汰、改造提升、招租引强、转移供地等精准举措,统筹施策盘活园区。
二是积极扩大投资规模。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加大投资力度。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设备以旧换新,鼓励扩建生产线,进行数字化改造。对技术改造项目提供部分设备补贴,贷款贴息,带动企业自主投资。在钢管产业领域,支持华菱衡钢推进智能化改造项目,投资建设全球首套最大口径连轧管生产线。吸引民间资本在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方向项目投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打造现代化新消费场景。培育汽车类新业态。推进杨柳汽车街建设,开发环湖试驾道、科技博览馆、VR 驾驶体验馆、汽车主题乐园等业态,打造湘南地区汽车消费地标。深化城文农旅融合。开发融合主题线路,在雨母山镇建设康养度假区、特色民宿集群和户外研学拓展基地,拉入更多合伙人,扩大"源自雨母"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