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聚焦“五区”“五业”,进一步推动省域副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结构优化,质态向好。为全面冲刺和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6.50亿元,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42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0.32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2.76亿元,增长3.3%。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为1.2:37.2:61.6。
(一)三产协调共促发展
一是农业产量保持平稳。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1亿元,增长3.0%,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71亿元,增长3.0%。粮食总面积1千公顷,总产量6400吨。油料总面积0.38千公顷,总产量601吨。蔬菜总面积0.91千公顷,总产量3.25万吨。家禽存栏量26.65万羽,禽蛋产量0.18万吨。
二是工业经济不断壮大。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83.63亿元、增长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含国网衡阳供电分公司)实现总产值276.90亿元,增长0.1 %。
三是服务行业加速提质。全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82.76亿元、增长3.3%。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25.03亿元,增长9.4%,营利性服务业中增加值增长较快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16.0%、19.9%。
(二)消费市场欣欣向荣
一是社零总额持续上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30.47亿元,增长6.9%。分城乡看,城镇完成204.66亿元,增长6.6%;乡村完成25.81亿元,增长8.8%。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36.84亿元、增长8.1%,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34.41亿元,增长7.9%;住宿餐饮业营业额3.80亿元,增长17.7%。
二是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0710元,增长3.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0821元,增长3.8%。从消费支出来看,全体居民及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43621元、43686元,增速均为5.0%,均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86%,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提高2个百分点,比重上升0.8个百分点。
三是“以旧换新”消费活跃。全区大力开展“以旧换新”活动,参与换新的商品种类涵盖各类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电动自行车等,消费品种类丰富,激发消费者购买热情。杨柳4S街区实现零售额66.91亿元,增长7.5%。
(三)经济运行质量向好
一是财政收入优化供给。全区财政总收入为19.27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8.18亿元,二者降幅较去年分别止跌0.4、0.2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47亿元,下降10.2%,其中公共安全和教育支出分别增长60.8%、10.9%,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下降6.6%,降幅收窄22.2个百分点。
二是固投规模稳步扩大。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75.22亿元,增长8.0%。城镇500万元以上(含)项目完成投资50.69亿元,增长60.4%。房地产开发投资24.53亿元,减少35.6%,降幅收窄7.3个百分点。不含房地产,施工项目70个,本年投产47个,分别比去年同期多31、36个。
三是企业培育稳存扩增。全年新增“四上”企业35家,其中净增29家。分各个专业看,规模以上工业1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18家、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9家、规模以上服务业4家、资质建筑业1家、房地产开发经营业2家。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工业企业发展承压。41家规上工业企业产值较去年同期下降有24家,主营业务收入下降10.0%,利润总额下降48.9%,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增长13.9%,资金链压力大导致生产经营受限,承压能力较弱的小微企业面临被迫倒闭风险。投资收益下降55.9%。研发费用下降8.7%,工业发展缺乏创新的动力和新的增长点。
二是投资增长后劲不足。房地产开发投资低迷,连续两年负增长,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降幅分别扩大11.1、12.8个百分点,拖累投资和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三产业的投资占比80.1%,下降2.9%,影响新兴服务业态的培育,导致创新和扩张能力不足,影响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项目建设的进度还需要加快,使资金更快地转化为生产能力或经济效益,缩短投资回收期。
三是产业发展不够多元。工业发展过于依赖衡钢,国网衡阳供电公司,缺乏其他强劲企业协同支撑。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下降,与去年同期三产结构相比下降1.4个百分点,规上服务业八大重点行业里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还存在空白,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只有1家企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较其他服务行业营业收入增速较缓,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是疏解经营压力,帮扶企业发展。对区内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创新能力强、有发展潜力的工业企业,给予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方面的减免或优惠。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供应链金融等业务,支持企业以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以及应收账款、存货等动产进行质押融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完善区领导和部门联系企业制度,定期深入企业调研,及时协调解决。
二是狠抓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等领域,积极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建立项目服务专班,聚焦要素保障,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堵点卡点,实时把控工程进度、质量与安全情况。加大对“两重”“两新”项目的投资,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的102项重大工程,及早谋划“十五五”规划重大项目。
三是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转型升级。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聚焦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吸引相关企业和项目落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商贸领域,大力发展电商直播、线上线下融合等新型消费模式,促进消费市场繁荣。鼓励传统产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推动钢管及深加工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是强化政策释利,激发市场活力。一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以旧换新的活动覆盖范围,设立专项消费补贴资金,降低居民消费成本,提高消费意愿。另一方面,优化对企税收政策,对积极参与消费促进活动的企业给予税费减免和优惠,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加大市场投入,推出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为消费市场稳定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能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