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9月经济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蒸湘区加快推进“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五区”“五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对决战四季度、决胜全年度充满信心,铆足干劲奋力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三季度,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9.64亿元,增长4.3%,增速居五城区第2位。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30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8.52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7.81亿元,增长2.5%。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为1.4:32.8:65.8。
(一)产业发展稳中有进
一是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8亿元,增长2.2%;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48亿元,增长2.2%。粮食总面积1.14千公顷,总产量7713吨。蔬菜总面积0.69千公顷,总产量2.34万吨。家禽存栏量45.86万羽,增长33.8%。水产品产量2913.00吨,增长10.0%。
二是工业优势持续彰显。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58.13亿元、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增速排名连续6个月稳居五城区第1位。全区4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含国网衡阳供电分公司)实现总产值123.36亿元,增长1.1%,其中华菱衡钢完成工业总产值106.60亿元,增长2.2%。
三是服务业态持续向好。全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57.81亿元、增长2.5%。分行业看,其中批发业和零售业增加值56.49亿元、增长4.8%;住宿业和餐饮业增加值6.96亿元、增长8.1%;营利性服务业中增加值增长较快的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分别增长18.8%、14.3%。
(二)发展增量提质并行
一是项目投资规模扩大。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6.99亿元,增长15.8%,排名五城区第1位。从6月份起增速逐月加快,6月、7月、8月、9月累计分别增长10.0%、11.8%、14.7%、15.8%。城镇500万元以上(含)项目完成投资38.87亿元,增长106.2%,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扩大60.5个百分点。
二是消费需求趋旺势猛。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62.56亿元,增长6.7%。分城乡看,城镇完成143.87亿元,增长7.2%,同比提升10.0个百分点;乡村完成18.70亿元,增长3.1%,同比提升16.0个百分点。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95.36亿元、增长9.5%,同比提升13.1个百分点。
三是“四上”企业培育有力。“四上”企业新增12家、净增12家,其中批零住餐业7家、服务业4家、建筑业1家。今年以来稳居B类地区第1位。与去年同期相比,“四上”企业新增数多6家。累计净增各类市场主体2729户,净增企业1163户。
(三)民生状况不断改善
一是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076元,增长4.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7909元,增长4.2%。从消费支出来看,全体居民及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30914元、30792元,增速均为4.5%,均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81.2%。
二是财政支出保障有效。全区财政总收入为13.63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2.6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48亿元,下降11.8%,降幅较上半年收窄3.3个百分点。其中,用于公共安全的支出增长39.0%,增速较上半年扩大5.3个百分点;用于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就业的降幅较上半年分别收窄19.9个、6.6个百分点。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聚力中心化成效不佳。虽然全区GDP增速排名B类地区第2位,但分别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0.2个、0.6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名B类地区第1位,分别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0.5、0.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名B类地区第3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
二是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国网衡阳供电公司8月、9月累计分别下降1.4%、0.6%,直接拉低规模工业增速低1.2个、0.7个百分点。衡钢完成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不含电网)的86.4%,而产业事务中心不含衡钢工业总产值下降13.8%,缺乏其他强劲企业协同支撑。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较上半年低2.4个百分点,中石化在6月后增速逐月下降,分别为5.7%、4.6%、3.9%、3.5%。
三是投资后备力量不够。一方面是项目储备不多。今年1-9月全区结转项目38个,较上年减少1个,下降2.6%,未完工程量下降15.2%;新增入库项目37个,其中亿元以上大项目14个(含房地产4个),占比49.3%。另一方面是房地产持续低迷。1-9月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为下降40.3%,已经连续9个月为负增长。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同比下降61.1%、59.8%。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是聚焦优势产业壮大。一方面是强龙头,衡钢作为区内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力度,积极攻克工业高质量发展难关,研发更多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的新产品,为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是补链条,加强上下游协同,建立合作关系保证原材料的供应,结合市场需求开发深加工产品。钢管产业联动建设,发挥产业集群在协同创新、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提高生产能力。
二是释放政策助力效应。要把好政策导向的准心,统筹做好稳投资促消费,加快推进“两重”“两新”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党组关于“三送三解三优”行动的安排部署,推动政策找企,因企施策。通过减税降费、财政补贴、低息金融支持等方式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要素保障、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激活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三是加大企业培育力度。一方面不断强化部门协作,对中小微企业进行帮扶,助力辖区企业稳定存量、做大增量、提升质量。注重提升“小升规”培育库内企业的经营跟踪和业务指导质效,进一步提高新入库企业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对在库企业的动态监控,防止大范围掉规,稳住全区经济发展基本盘。另一方面强化招商引资,为吸引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入驻,挖掘新经济增长点。
四是紧抓项目拉动投资。坚持战略引领规划、规划锚定项目、项目带动投资,抢前抓早谋划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动能的大项目、好项目。纵深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做到项目极速审批、尽快开工。要千方百计强保障,聚焦用地、用工、用能、资金、环评等要素,强化服务保障,着力破解项目推进的堵点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