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区经济形势分析
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始终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持续推进"聚力中心化攻坚年行动",聚焦打好"发展六仗",全力以赴拼经济,铆足干劲促发展,全区主要经济指标总体运行平稳。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2023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8.68亿元,增长3.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34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0.76亿元,增长5.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4.58亿元,增长3.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1:35.9:63.0。主要特点是:
(一)产业运行稳中有进
1. 农业经济保持稳定。2023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61亿元,增长2.4%,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5亿元,下降3.1%。粮食播种面积1.03千公顷,产量6400吨;蔬菜播种面积0.91千公顷,产量32035吨;家禽出栏量60.05万羽,增长2.0%;水产品产量4578吨,增长4.5%。
2.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2023年,全区3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含国网衡阳供电分公司)实现总产值164.92亿元,增长4.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其中华菱衡钢实现总产值144.65亿元,占全区的比重高达87.7%,直接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4.1个百分点,头部企业带动作用明显。
3. 第三产业加快复苏。2023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6%、6.3%、5.0%,分别高于GDP增速3.8个、2.5个、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0.56亿元,增长8.7%,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6.2%。
(二)需求拉动有升有降
1. 投资拉动表现疲软。2023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59亿元,下降15.6%。其中城镇500万元以上(含)项目完成投资33.62亿元,增长84.2%;房地产投资完成37.97亿元,下降42.9%。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第二产业投资、第三产业投资分别下降37.0%、6.3%、13.6%。
2. 消费市场触底回升。2023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68亿元,增长0.3%,在最后一个月实现了由负转正。分地区看,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1.96亿元,增长1.4%;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72亿元,下降8.1%;城镇与乡村比值为8:1,乡村市场还潜藏着巨大消费潜力。
3. 外贸进出口高位运行。2023年,全区进出口总额34.72亿元,增长30.8%。其中,出口29.38亿元,增长44.5%;进口5.34亿元,下降14%。
(三)发展质效明显提高
1. 居民收入跑赢GDP。2023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854元,增长4.0%,快于GDP增速0.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960元,增长4.0%,连续保持稳定增长。
2.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2023年,全区财政总收入22.13亿元,税收收入21.04亿元,税收占比95.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88亿元,民生支出11.09亿元,占比79.9%,其中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公共安全方面的支出分别增长45.6%、42.5%、16.8%,民生保障力度不断提高。
3. "四上"培育卓见成效。2023年,全区新增"四上"企业79家,新增数量居全市B类地区第2;净增"四上"企业51家,净增数量居全市B类地区第1。其中规上工业企业新增6家,规上服务业企业新增23家,资质建筑业企业新增11家,房地产开发企业新增2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新增37家。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工业面临挑战。从价格指数来看:12月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当月涨幅为14%,比同期出厂价格涨幅高出25个百分点,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利润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35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17家全年产值出现下降,下降面为48.6%。从增长后劲来看:3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产值过亿的企业只有10家,占比28.6%,规模企业数量少、体量小,过度依赖华菱衡钢的现象突出,风险高度集中。
二是投资缺乏后劲。从重大项目来看:当前在库项目共计57个,已报结项目19个;计划总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含房地产)35个,同比减少24个;未完工程在建规模(剩余投资量)74.9亿元,比上年同期少58.7亿元,下降43.9%;亟需新项目入库支撑。从房地产市场来看:目前全区房地产开发总体进入刚需饱和状态,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2.9%,拉低整个投资增速33.6个百分点。
三是消费活力不旺。从细分行业来看:限额以上批发业、零售业全年分别完成社零0.3亿元、118.3亿元,分别下降61.6%、0.9%;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完成0.0073亿元、1.8亿元,分别增长28% 、37.7%,批发零售业明显回暖较弱。从支撑企业来看:40家限上汽车企业中有25家企业增速呈现下降,下降面高达63%,其中天禧、高瑞、高鹏等11家企业下降30%以上。
三、2024年工作建议
一是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全面落实稳经济各项任务,常态化开展"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助企纾困增效行动,深入落实国务院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省政府稳增长20条,进一步细化配套举措,着力打通堵点卡点,推动政策红利转化为增长动力和发展实效。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持续加强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治理,推动生产成本持续降低,切实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助力稳住经济大盘。
二是巩固工业基本大盘。一是密切关注重点企业。一方面要关注华菱衡钢、钢管科盈等产值占比大的企业生产情况,及时监测预警,防止出现较大波动;另一方面关注下降企业,想方设法帮助企业扩大订单、加足马力生产,尽快实现正增或减少负增,弱化负向拉动。二是提高报数质量。随着工业数据核实频次变多,企业被锁风险加大,要指导企业及时做好原始台账和数据支撑工作,做到正常报数、准确报数,避免被锁带来不利影响。
三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协调解决项目开工前的审批、用地、资金等问题,加强项目入库基础性准备,促进符合条件新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入库入统;在建项目要抓进度、保节点,加快形成更多投资实物量,贡献有效投资。二是强化部门协作。相关部门要及时沟通衔接,加强重大项目规划、储备、实施,针对当前项目支撑不足等问题,强化要素保障,确保按期实质性开工建设,加快培育投资新增长点。
四是提振市场消费信心。一是多渠道提高居民收入。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鼓励人民群众多渠道就业创业,努力提高居民收入,稳定居民收入预期,提升居民消费信心。二是激活消费意愿。从消费政策延续、消费环境改善、消费模式转型、消费信心重塑等方面,巩固好消费回暖基础。紧紧抓住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的机遇,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打造汽车节、家电节、假日经济、"夜经济"消费圈,拉动各行业迅速回暖,提高消费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