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7月经济形势分析
蒸湘区统计局
(2023年8月19日)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和持续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区上下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全力以赴促增长,经济整体呈现逐步恢复态势。
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7月,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9.1%,高于全市13.7个百分点,排名全市第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5%,低于全市18.7个百分点,排名B类单位第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9.18亿元,增长-2.3%,低于全市6.1个百分点,排名B类单位第4。四上单位净增-25家(新增1家、退出26家),排名B类单位第6。
2、与年度目标差距情况。
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3.5%,低于年度目标增速(7.5%)4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19.1%,高于目标(8.5%)10.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6.5%,低于目标(14.8%)31.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3%,低于目标(8%)10.3个百分点。四上单位净增-25家,低于目标(69家)94家。总的来看,全区目前只有规模工业增加值一个优势指标,其他指标均落后明显。
当前存在的问题
规模工业出现起伏。一是部分重点企业当月产值增速出现了明显下滑。衡钢、鸿源、鸿菱7月当月增速分别较6月下降了5.1个、31.5个、44.4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越来越低迷订单有所减少。3家企业的当月产值占全区的比重高达了89%,若后期不及早预判预警,会严重影响全区产值增速,继而影响增加值增速。二是统计数据质量待加强。国家统计局接连推出多项管控举措,对工业企业入规、报数等各个方面进行监督核验,7月有1家企业出现了审核不合格、报数被锁定的情况,对全区工业统计数据的评定带来了不利影响。
2、消费市场依然不振。一是支撑行业汽车类负向拉动明显。占限上社零比重44%的汽车类累计下降-17.1%,下拉限上消费品零售额 8.8个百分点。全区39家汽车零售企业,累计有28家呈负增长,下降面达72%。汽车消费今年连续负增长,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当前汽车存量已经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另一方面是因为汽车补贴到期、使用成本上涨致使吸引力下降,且新能源车配套设施目前不够完善。二是新增企业不及预期。1-7月全区退出批零住餐业13家,新增为0,净增为-13家,离市局目标还差53家,是目前所有专业中差距最大的。有退无进、支撑行业也不给力,所以社零增速一直为负。
3、固定投资回落较快。投资增速从1-6月的-12.5%下降到1-7月的-16.5%,回落4个百分点。一是项目储备跟进不够。与去年同期63个比较,今年1-7月在库的500万元以上项目只有14个,不足去年的1/4。与1-6月比较,虽新增了4个项目,但完成的投资额增速却还是由77.6%下降到59.1%。项目少而小、质量不优问题突出。二是房地产投资形成拖累。1-7月房地产投资增长-33.9%,直接拉低固投27.6个百分点,是导致全区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的主要原因,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去年同期31.4%的高增长带来了高基数,另一方面是因为商品房销售转冷、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收紧、存在暴雷现象,整个房地产投资信心严重不足。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是盯重点,巩固工业稳增。一方面充分发挥经济运行监测职能,及早掌握市场、价格、原料、供应链等方面信息,全力以赴帮助企业解决用电、用工、融资、原料、市场等方面问题,认真梳理影响企业生产运行的难点、堵点和断点问题,一企一策,列出问题清单,明确解决时间,压实责任,对特难急重问题提级办理,力促企业满负荷生产,最大限度降低减产量。另一方面加强审核监督,对于异常数据严格把关及时反馈,做到数出有因、数出有据;规范企业统计原始凭证等台账资料、夯实上报数据支撑,降低锁库率、提高解锁率;坚持"应统尽统"与"应纠尽纠"并重,不断提升工业数据质量。
二是盯政策,刺激消费正增。一方面深入落实中央新出台的二十条《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一系列政策,及时制定执行办法,充分发挥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和引领作用。出台相关补贴措施、完善新能源等相关配套设施,在财政允许范围内,通过地方性消费补贴,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举办多种汽车节、美食节、购物节、夜市等接地气的活动,进一步带动消费人气。另一方面做实限上企业入规入统。树立"以增量补减量"思想,狠抓实体企业培育这个着力点,摸清相关企业在入规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清单化管理,全方位培育,确保成熟一家、申报一家、成功一家,力争达到规模的单位及时入规,不断提升消费发展后劲。
三是盯项目,扭转投资负增。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平台优势和资源优势"以资引资""以商招商";努力打造一批大额投资产业项目,引领全区投资发展。加大新项目开工建设推进力度,完善项目立项、合同等要件,为纳入统计范畴提供条件;同时加大投资业务培训指导和严把项目入库资料数据凭证质量关,不断提升投资数据质量。另一方面积极增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信心。不断强化各部门的职责,加强房地产领域的品质、安全和社会稳定风险监管,维护企业和群众合法权益,鼓励房地产企业强化责任担当,避免恶性竞争。引导房地产企业抱团群暖,适时举办房交会,并在购置税和房屋契税上给与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