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蒸湘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zhengxiang.gov.cn                    发布时间:2018-01-25                   

——201819日在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蒸湘区人民政府区长  袁谷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查,并请政协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和发展空间受限的双重考验,区政府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紧紧围绕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这条主线,在市委、市政府以及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砥砺前行,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经济建设稳中有进。一年来,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调结构,促转型,推动区域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前三季度,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1.42亿元,同比增长7.3%1-11月,全区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17.14亿元,同比增长19.8%,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4.4%,增速居城区第二;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86亿元,增长2.2%增速居城区第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46亿元,增长6.7%,增速居城区第三;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22亿元,增长11.0%,增速居中心城区第一位。全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212亿元,增长8.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38亿元,同比增长3.2%。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93.2%,排名全市前列。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3.27亿元,同比增长4.8%。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00.52亿元,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119亿元,增长11.0 %

——社会事业长足发展。一年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顺应群众期待,直面现实问题,加大投入,加强统筹,加快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办成了一些长期以来想办而未办的事情,解决了一些长期以来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难题,一些好的做法获得群众的点赞,一些好的经验获得上级推广,一些部门和镇街获得了不少荣誉。2017年,我区获评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区。红湘街道获评第四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民生保障不断加强。一年来,始终坚持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稳增长、保就业、强安居、补短板、防风险,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2017年,全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65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6%。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000元、19000元,较上年分别增长9.6%9.0%。扎实推进安置房建设,建成安置房20.3万平方米。着力做好水库避险解困工作,提前一年完成困难移民搬迁任务。扎实做好了防汛抗旱工作,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一年来,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河道保洁、水资源管理等工作,生态环境得到大力保护。年内,真做好了迎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办结中央环境保护督察交办件39件,办结率100%。深入推进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大力实施河长制,抓好水资源管理。积极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完成5个燃煤锅炉淘汰项目、30家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节能减排和其他约束性指标在省市规定的范围之内。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聚焦经济建设,以转型升级为主线,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着力抓招商、推项目,扩大有效投资。以“国字号、总字号、亿字号”为目标,密集派出招商小分队分赴中山、深圳、重庆、北京等地招商,成功引进中国银泰、华侨城、上汽集团EVCARD共享汽车、天虹百货等项目。全区预计实际到位外资4676万美元,同比增长5%。内联引资预计全年完成22.4亿元,同比增长7%。成功争取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445万元。全年实施重点项目6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52亿元,增长8%。年内,推进了金钟大雁城、富丽美食文化街、卜蜂莲花等一批续建项目,启动了国贸中心商业综合体、中平小学、大立小学等一批新建项目,推动了万达广场、美年大健康等一批竣工项目投产运营。

着力抓改革、扩内需,增强发展动能。一方面,致力抓改革创新。全年新增注册企业1057户,同比增长38.9%。衡阳伊电园·易创空间项目建成运营,31家企业入驻创客基地,成功孵化4家企业。扎实推进投融资改革,积极与市农发行、市交通银行对接洽谈,为安置房建设及教育化解大班额项目融资贷款。对接20余家券商,为发行债券融资计划、非公开项目收益债作前期准备。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推进了雨母特色小镇项目、世和养老服务中心、人防疏散基地项目的落地。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全区21个村实行“村账镇代理”。2017年,我区荣获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先进单位。另一方面,致力扩大内需。突出以打造城市商圈为目标,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集群。杨柳汽车销售街区共有品牌49家,完成销售额40亿元,贡献财税6689万元,同比增长21%。万达商业广场开业至今,客流量突破500万人次,销售额达3亿余元。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零售在形成,引进大型线上商贸流通企业10家。2017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119亿元,增长11.0 %

着力培业态、促转型,优化经济结构。2017年,全区三次产业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555.042.5优化为2.453.344.3,第三产业比重持续提升。第三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96.55亿元,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1%,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我区与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正式签约,推动金融聚集区项目入驻;成功引进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衡阳中支等多家高附加值企业入驻;与万达集团签约,推动二环路衡阳万达城项目落地;与银泰集团、金熙大酒店、金钟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希尔顿欢朋酒店、太平洋建设集团等企业签订战略协议,推动现代服务业纵深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基本完成了雨母山镇田园综合体规划、镇域规划、美丽乡村规划。雨母山核心景区环形公路及景区内路网规划加快推进,环形路设计已基本完成,乡村公路环线规划全面完成,并进入施工阶段。内环西路、雨母景观大道等一批基础设施和功能项目相继实施。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发展。全面抓好工业经济植优补短工作,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全区共申报发明专利170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

(二)聚焦城乡统筹,以提高品质为重点,推动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以项目促提质,加快城区建设。一是推进主次干道两厢提质改造工程。实施了立新大道、常胜西路和呆鹰岭老街道路两厢提质改造工程,共拆除遮阳棚5500平方米,清洗及美化墙面7.8万平方米,修复人行道板1.2万平方米。完成长丰大道、红湘路等主次干道补“绿”工程,共种树木3万余株,摆花8万余盆,铺设草毯1000余平方米。二是推进社区三清三建工程。完成了阳辉桥、红湖、大元头等15个社区的“三清三建”项目,获得市政府通报表扬。通过“三清三建”项目建设,共新建道路及硬化路面45万平方米,其中铺设沥青路面19万平方米,增加绿地2.4万平方米,修缮水沟3.1万米,铺设水道管1.4万米。三是推进社区两化两体系建设。年内,完成了9个社区的标准化办公服务用房建设,并通过市“两化两体系”达标社区验收。是推进文明城市创建。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扎实开展“城市攻坚月”活动,对解放大道、蔡伦大道、衡州大道、蒸湘南路、蒸湘北路、船山大道开展文明卫生样板路创建,提升主次干道的整体品位。实施领导干部联点驻社区(村)活动,加强文明创建工作指导,推动社区(村)文明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以投入强基础,建设美丽乡村。全年累计投入2亿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人工造林1525亩,完成通道绿化20.5公里,农村生态建设得到加强。进一步完善部分村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乡村公路“村村通”,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村有”。积极推进乡村亮化工程,安装60余公里道路的太阳能路灯,受益人口3万余人。雨母山景区荣获“衡阳十佳乡村春游景点”。

以管理提品位,优化宜居环境。照“保洁全覆盖、标准全提高、待遇全保障”的要求,实施环卫市场化管理,全区主次干道以及中心城区27个社区、7个城中(郊)村全部实现环卫市场化。取缔和整治5个马路市场。取缔流动广告招牌140余块,拆除主次干道违章招牌、广告和横幅10万余平方米,清理了“僵尸车”84台。探索园林绿化分区责任管理模式,推进绿化提质增绿工作。以铁的决心和措施推进控规拆违工作,全年共拆除新增和存量违法建筑346处,面积达5.69万平方米。

(三)聚焦民生改善,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积极开展电商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各项工作,核减“四类人员”315人,核增“五类人员”2480人,台账资料更加精准。全年发放金融扶贫贷款410.8万元,落实扶贫资金655.4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358万元、省级资金15.5万元、市级资金21.95万元、区级资金260万元。贫困群众收入同比增长10%,全面脱贫成果进一步巩固,全区脱贫攻坚工作顺利通过全省评估验收。

迎难而上建设安置房。针对全区安置房建设点多面广、资金缺口巨大、工作压力重重的现状,区政府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整体推进的方式破解难题,加速推进安置房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2017中平联建点(96亩)、冠都C1、公交的士站安置点、呆鹰岭36.56亩储备地、华鸿宾馆安置点及衡西快速干线瓦屋等5个安置点的安置房主体工程已竣工,总建筑面积达30.9万平方米。启动了松亭安置点、幸福村安置点的安置房建设。

持之以恒增进民生福祉。2017年,全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408.37万元,惠及1.8万人次;发放城市低保2398.23万元;完成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征缴1.19亿元;发放养老金1.2亿元;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241万元,惠及1801户。新增被征地参保人数924人,发放补贴2335.6万元。全区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改造升级1172户农村饮水设备设施,惠及3699人。

统筹各方办好社会事业。教育工作稳步推进。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红银小学、中平小学建设项目抓紧实施,衡钢、北塘、大立等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竣工。扎实做好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创建工作,成功创建全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卫计工作再创佳绩我区在全市率先创建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省级示范区。蒸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获评全国优质社区服务中心。文化工作得到加强。文化阵地基础建设不断夯实,文化文物保护及文化市场监管措施不断强化。2017年,我区民乐演奏《和美蒸湘》节目在全省民族文艺汇演中获得三等奖。奇石文化博物馆获评“全省特色文化产业基地”荣誉称号。体育工作扎实有效。和美雨母,与爱同行第三届市民徒步大会暨美丽乡村生态旅游节活动成为全市品牌。体育产业专项调查获市先进单位。我区再次获评“湖南省武术段位制进校园先进单位”。科技、科协工作成效明显。全区申报科技发明专利168件。我区选送的各类科技作品在国家、省、市三级竞赛中共获得奖项50余项。全区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新进步。

(四)聚焦效能优化,以服务发展为宗旨,推动发展环境持续向好

扎实推进办理工作。始终把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当作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工作效率,取得了较好成效。2017年,区政府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85件、政协委员提案105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8.8%特别是加大力度推进 “一号议案”的办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一号议案”涉及的工作是完成2014年以前安置房建设任务。经统计,我区2014年以前应建安置房共有132.7万平方米,涉及4951拆迁户。经过不断努力,截至2017年底,已建成安置8859,面积129.1万平方米,完成了总任务量的97.26%竣工的安置房已分配到位6843套,面积101.8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已完工而未分配的安置房2016,面积27.3万平方米,这批安置房计划2018年初分配到位;待建安置房还有3.6万平方米,占总任务量的2.74%。待建安置房分布在西合路石塘路2处安置点西合路安置点正在实施主体工程招标,即将开工建设。石塘路安置房为社会类投资项目,由业主包干负责,因业主资金断链造成此处安置房建设暂未启动。区政府将责成业主尽快启动建设,力争2018年竣工。一年来,区人大、区政协高度重视人大议案、建议及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和落实工作,特别是在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上帮助政府出点子、想办法,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全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政府工作给予大力关心、理解和支持,付出了大量的辛劳。对此,我们深感敬佩、深怀感恩。我们深知,在人大议案、建议及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和落实过程中,个别部门存在推诿卸责、马虎了事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全区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严重影响了区政府的公信力。对此,我们将进一步整肃风气,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办理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更好成效。

严格规范依法行政。做好25件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积极做好政府行为合法性审查工作,办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12件。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完成各类审计项目45个,节约财政资金101万元。规范使用“三公”经费,“三公”经费支出大幅下降。切实做好行政单位公车改革工作,拍卖公务用车73辆、报废14辆。认真贯彻执行省、市“两个责任”实施意见和追究办法,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45件,立案45件,结案45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5人,移送司法7人。

大力优化服务效能。全省首创国、地税“一站式”联合办税服务模式。走访慰问辖区重点企业68家,收集企业诉求清单、投诉清单和建议清单58张,收集问题112个,解决57个。全年共办理审批服务类事项8.6万件。构建“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实现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覆盖,并作为全省改革试点经验予以推广。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39件,调解矛盾纠纷420件。公开行政审批事项362项、公共服务73项。办理“12345”政府服务热线工单3910件,办结率100%

全面营造良好环境。入推进“平安蒸湘”建设,组织开展严打整治“平安号行动”、打击非法传销“猎狼行动”等一系列专项行动,有力打击了一大批违法犯罪行为。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形势平安稳定。稳步推进信访维稳工作,化解一大批信访积案,维护了和谐稳定局面。深入推进禁毒工作,禁毒工作机制体制更加健全,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禁毒工作成效明显。重点做好党的十九大期间安保维稳工作, 我区被评为全市党的十九大期间安保维稳先进单位。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村、社区法治化和“雪亮工程”建设得到提升。食品药品、消防、人防安全形势进一步巩固,最大限度维护了良好的发展局面。

 

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稳步推进。优抚安置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得到加强,军民融合深入推进,启动了新营房建设,部队备战作战能力大幅提升,获评全省军事训练先进单位。

各位代表!2017年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大力监督的结果,是区政协关心支持的结果,是省市驻区单位、驻区部队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全区人民,向关心支持地方工作的人民解放军驻区部队、武警消防员、公安民警和省市驻区单位、高校、科研院所,向离退休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蒸湘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质量不优、效率不高、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依然突出,实体经济面临诸多困难、植优补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没有彻底解决。二是民生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安置房、教育、医疗、环境等问题依然较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三是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公务员对新时代、新要求还不适应,不愿为、不敢为、不会为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创新方法,破解难题,回应群众新期待,谱写发展新篇章。

二、2018年主要工作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征程更要有新作为。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

根据区委的总体安排部署,今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委、市委及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实力蒸湘、魅力蒸湘、活力蒸湘目标,加快推进 “两区一城建设,突出发展实体经济,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在打好防范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方面取得扎实进展,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力争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20%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左右;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和其他约束性指标任务。  

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我们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产城融合,加快产业转型

全面贯彻落实“两区一城”发展战略,根据各镇街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按照“做强商圈、做优景区、建设新区、打造新城、产城融合、转型升级”的思路,拓宽发展空间,调整产业布局,全力构建商贸服务业深度融合、旅游景区广度推进、现代金融业高度聚集的发展格局。

做强中心商圈。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由北而南做大做强蒸湘、红湘、联合三个街道内的各个商圈。大力引进专业会展、工业设计、文化创意、中介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入驻船山路沿线,充分发挥晶珠广场的商业优势。以万达商业广场为核心,做实做好龙江天晨、海通茶叶城、创发城等商业品牌。依托神龙、合胜广场等商业地产,构建商业平台,发展生活性现代服务业。推进杨柳汽车4S销售街区二期项目建设,提高乘用汽车知名品牌效应,优化街区管理,做大做强杨柳汽车4S销售街区。加快推进建成区各个商圈的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商业发展平台,加强服务与管理,形成南北联动的商贸发展格局。

做优雨母景区。以“寿比南山·福在雨母”为主旨,以祈福养生、文化研学、乡村休闲、康体娱乐、生态旅游为主要内容,将雨母景区打造为旅游胜地、美丽乡村。一是加快夯实景区基础。高效率、快节奏推进雨母景观大道、环形公路等景区路网建设,使之与中心城区互联互通,为游客提供快捷、方便的旅游之路。加快雨母小镇、雨母温泉、帝喾公园、游客服务中心、人防公园等景区项目建设,力争2018年动工,并取得实际成效。二是深度塑造旅游景点。挖掘雨母山现有特色资源,围绕祈福、纳福、知福、享福、延福五大主题,拓展五福文化,打造“雨母八景”,充实景区内涵,提高景区品位。三是精心打造特色小镇。以乡村基底+文化旅游+特色产业为切入点,重点打造艺术小镇、温泉小镇、银泰小镇、农业嘉年华等特色小镇,形成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村舍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本身+产业应用+产业服务”的相关产业集群四是全面打造农家乐园。大力实施农村“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序化、文化”工程,重点建设景区附近的幸福村、新竹村、临江村、七里山村、雨母村,把旅游基因植入美丽乡村建设,以“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娱农家乐、购农家物”为主线,做大做强乡村旅游。

建设长湖新区。充分发挥长湖片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星美城市综合体、金钟大雁城、融冠亲城、融冠乐城、融冠康城、华南城市广场、金河湾1881等楼宇为载体,通过以商招商、以地招商等方式,大力引进一批有影响、有实力的现代服务业战略性企业入驻长湖片区。推动二环西路万达广场项目签约落地,并加快建设,支持星美城市综合体提质升级,围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加快推进船山西路现代商务聚集区建设,打造高端业态和总部经济集聚区。  

打造雄鹰新城。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注重科学性、整体性和前瞻性,又好又快打造高品质的呆鹰岭片区。一要坚持规划引领。着眼长远、科学统筹,立足呆鹰岭镇的区位优势和特点,将蒸水沿线作为重要立面来规划建设;对新城标高、水系治理、生态整治等工作,细化研究、科学规划。二要坚持基础先行。做好规划之后,全面铺开水、电、路、气和社会事业、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倒排工作计划和项目进度,加快建设进度。三要坚持产城融合。大力引进一大批金融、保险、证券、基金、会计等现代服务业企业入驻呆鹰岭片区,完善产业配套设施,把呆鹰岭片区建设成美丽城镇与现代金融服务业交相辉映、自然风光与新型工业和谐融合的雄鹰新城,使之成为衡阳的“浦东”。

推动产业升级。一方面,园区建设要突出效益。要积极争取省、市发展钢管深加工产业的优惠政策,破解企业用地、融资、运营等方面的难题,帮助钢管深加工产业转型升级。要推动呆鹰岭中小企业工业园区集约节约用地,拓宽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医药健康等生产、生活服务性产业,腾笼换鸟,转型升级,打造都市综合型园区。另一方面,产业发展要突出特色。要创新思路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产业,探索“农业+互联网”、“农业+旅游”等新发展模式,打造知名农业+旅游品牌。要开辟通道发展创客经济,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创新创业,发挥衡阳伊甸园创客基地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文化创意、广告传媒等企业入驻,支持新入驻的31家企业成长壮大,全面提升创客基地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要破冰前行发展金融业,加快呆鹰岭金融聚集区建设步伐,引进一大批现代金融企业入驻,扩大金融产业聚集效应。

(二)突出投资拉动,加快项目建设

始终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发挥重点项目对税源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的带动、引领和支撑作用,注重内融外联、招大引强,思想上再加压、举措上再加力、效率上再加速。

锁定目标抓项目。全年实施产业发展、城市建管、社会民生和基础设施4大类,共计53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08亿元,力争完成社会投资项目25个。进一步充实项目储备库,加强与市国土部门衔接,加大土地报批及储备力度。年内,要加快推进世和老年服务中心、花鸟市场等13个续建项目;要启动雨母银泰小镇、二环西路万达广场、帝喾公园等18个新建项目;要推动雨母山景观大道及延伸工程、瑞邦商业广场等22个项目竣工。

凝心聚力引项目。要探索招商模式,组织专班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进行驻点招商,组织小分队上门招商,精心策划金融、文化、商贸等专题节会进行招商。要强化招商责任。全面落实全区各部门、各镇街、各园区的招商主体责任,严格考核奖惩,营造开放包容、亲商安商的浓厚氛围。要突出招大引强。有针对性地面向“国字号、总字号、亿字号”企业,引进现代金融、证券、旅游、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入驻我区,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转型升级。  

加速加力推项目。一要强化责任。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原则,层层传导责任压力,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要继续落实区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建设制度,全区有重大基础设施攻坚任务的部门及镇街领导,都要根据自己的任务,向区委、区政府递交责任状,确定工作目标,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责任。二要加强调度。加强项目建设调度管理,狠抓建设进度,明确工作目标,倒排时间节点,厘清工作责任,加强项目督查,推动项目尽快竣工、尽快投产。三要营造环境。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打击阻工现象,从严从重从快打击非法阻工影响施工行为,特别是党员干部和村组干部参与破坏项目建设环境的,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加强项目融资、手续办理等方面的服务,为加快项目建设加油鼓劲,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四要加强考评。坚持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考核和检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对项目建设中工作扎实、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项目建设中推诿扯皮、被动应付,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和个人,坚决严肃处理。

(三)突出宜业宜居,建设美好家园

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方位、多角度推进城乡建设和管理,建设宜业宜居新蒸湘。

建设美丽宜居城市。一方面,提质出精品。一步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加快路网建设,推进主次干道两厢提质改造。打造社区“三清三建”升级版,提标扩面,提质增效。加强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做好社区内雨污分流,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加速推进园林环卫停车场建设,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改造出亮点。完成对我区背街小巷井盖破损情况摸底及修复工作;完成肖家湾路等各条背街小巷的提质改造任务。整治和消除马路市场,通过改造和新建的方式,全面完成16个农贸市场的建设任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全力推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加快农村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推进便民服务向基层全覆盖。进一步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力争建成一至两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打造涵盖临江村、新民村、高碧村特色水果蔬菜基地和土桥村特色水果、特种养殖基地的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片区。

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以城市管理信息化为支撑,逐步形成智能化、精细化、扁平化、常态化、长效化“五位一体”城市管理新模式。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探索推行主次干道洗扫、垃圾清运、公厕管护等环卫作业园林管护市场化全方位覆盖模式;完善环卫基础设施,新建环卫车辆停车场、垃圾站、建筑垃圾和渣土消纳场。进一步健全环卫监督考核机制,实行环卫作业网格化考核,确保环卫作业提质提标。积极开展城市建成区违法建设专项治理工作。探索物业管理新模式,提高物业管理水平。以社区“两化两体系”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行创新服务和社区综合治理工作,以“为民、便民、惠民、安民”为宗旨,努力打造社区“一刻钟服务圈”。积极创建星级文明社区,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下大力气打好水、气、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抓好环保问题整改落实。坚持不懈推进河长制,深入探索“一河一策”管理方式,积极树立河长制先进典型,打造精品河段“河长制”工作。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三条红线”刚性约束,实行水资源统一调度,严格执行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确保我区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大力开展通道绿化、荒山造林等工作。加大环保工作力度,严格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建立和完善农业源减排监管机制,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强重点排污企业在线监控,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让蒸湘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四)突出共建共享,促进社会和谐

始终坚持财力优先向民生支出、政策优先向民生倾斜、服务优先向民生覆盖,倾力做好年度民生实事,让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打好脱贫攻坚战。始终把精准脱贫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确保工作再上台阶、再创佳绩。一是进一步规范完善台账资料,巩固扶贫成果,实现脱真贫、真脱贫。二是转移工作重心和方向,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的产业发展带动引领实现贫困户共同致富;三是全力做好社会扶贫工作,构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网络,探索发展公益众筹扶贫新思路、新方法,实现供给资源和帮扶要求精准对接,提高社会扶贫效率。

织牢社会保障网。全面贯彻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思路,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以上,农村转移就业1000人以上,实现创业带动城乡就业2000人以上,将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以内。进一步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社保政策和农民养老贷政策宣传力度。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居民收入稳步增长。落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实现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有效对接。完成公租房分房及后续管理工作。进一步改造农村危房。

建好居民安置房。一是加快主体完工项目分房工作。推进中平联建点(96亩)、长湖新村安置点、衡西快速干线瓦屋安置点、华鸿宾馆安置点、冠都C136.56亩储备地6个安置点的后续附属工程扫尾,并尽快分配到位。二是推进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倒排工期方式,抢抓进度,推进松亭联建点(一期)、二环西路李老屋、樟树皂等在建项目,力争尽快竣工。三是推动成熟项目尽快开工。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加快完成幸福河、西合路、大立村安置点等基本具备招投标条件的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四是完善相关项目手续。加大遗留问题处置力度,为安置户办证提供保障。五是加大融资力度。向上积极争取棚改、保障性住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优惠政策和专项资金,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城市发展基金等方式,适度开展多元化融资。

办好群众关心事。加大教育投入,继续推进中平小学、红银小学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加学位。启动高碧小学搬迁和新建工作。加快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改革步伐。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战略。推进省十三届运动会足球场馆建设,并做好参赛工作。推进文化惠民,加快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组织开展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创建群众文化品牌,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大力实施健康蒸湘建设。逐步解决卫技人才短板和乡村医生结构老化、待遇低的问题。全力推进基层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推进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改革。加快长湖卫生院和卫生监督所搬迁工作。完成区人民医院改造任务。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加强出生缺陷防控工作,提高人口素质,促进我区人口均衡发展。健全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发挥法律援助作用。抓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加快残疾人事业和慈善事业发展。统筹发展其他社会事业,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建设平安幸福家。进“平安蒸湘”和“雪亮工程”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网格化管理,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原则,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治理“一单四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高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全面保障饮食用药安全。扎实推进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加强信访、综治、维稳工作,推动源头治理,理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做好重点群体信访维稳工作,坚决杜绝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发生。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加强社区管理,打造平安幸福家园。

 

强化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活动,认真落实军转安置任务,扎实抓好国防动员、军事设施保护、民兵预备役、武警、人防等工作。

(五)突出效能优化,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增强执行力、操作力,不断提升政府工作水平。

坚持依法行政。切实执行重大决策与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稳步推进雨母山镇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工作,在14个行政执法单位试点开展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改革,推动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完善学法用法制度,推动政府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切实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积极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层层压实责任。

坚持实干兴区。始终保持实干定力,“实”字当头、“干”字为先,以实干出实绩、以实干求实效。大兴担当之风,勤勉敬业、夙夜在公,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敢于迎难而上,面对艰难险阻的困境敢于排难前行。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执行力,努力形成政令畅通、落实有力、运转高效的良好局面。

坚持廉洁从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充分发挥审计、督察职能,突出抓好工程建设、房屋征迁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的监管力度,实行工程建设行为全程留痕制度,深化源头治理。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持续推动作风大转变。

各位代表!实干创造未来,奋斗成就伟业。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为实现“实力蒸湘、魅力蒸湘、活力蒸湘”的美好蓝图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两区一城:长湖新区、雨母景区、雄鹰新城。

2、三清三建:清垃圾、清违建、清管线,建路、建绿、建园。

3、僵尸车:长期停在车位不动、停在那里无人使用的车辆。

4、四类人员:财政供养人员、企业法人或入股股东、购买好车人员、购买商品房人员。

5、“五类人员”:低保户、残疾人户、重灾户、移民户、大病重病慢性病返贫户。  

6、双拥:地方拥军优属,军队拥政爱民。

7三公支出: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支出。

8、两个责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

9、一站式:是指把需要审批的事项集中到一个大厅、一个窗口。

10、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11、五大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1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13、两厢提质改造:做好道路两侧建筑美化、亮化、绿化、拆网拆违、广告招牌规范、围墙美化、管线整理、完善公共设施等相关工作。

14、河长制:由中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15、三条红线:一是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二是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三是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16、一单四制:湖南省实行的安全生产隐患整治“一单四制,即:全省重大事故隐患清单,实行交办制、台账制、销号制、通报制,推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及时治理隐患。

17PPP模式:又称为公私合营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起源于英国的“公共私营合作”的融资机制,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