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衡阳城市建设回忆录》征文之二
点亮城市之光,贡献新兴力量
——蒸湘区城市建设回忆
自2001年6月我市行政区划调整以来,蒸湘区克服城市基础薄弱、无市政工程管理经验、城市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等实际困难,迅速调整职能,转变城市建设的思维模式,下大力气做好“敞口、拓城、内秀”三篇文章,在交通路网建设、旧城改造、环境保护上做足功夫,努力实现内外交通四通八达、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品位显著提升的目标,成功打造文明城区、绿色城区、宜居城区。建设者们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了蒸湘区亮丽的城市名片,也点亮了城市之光。
一、城市道路建设工程快速推进
1.拉通了雁城路。该工程共投入资金约2亿元,建成路面2.3公里。该项目2006年经市政府批准,列入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根据市委、市政府年度考核要求,蒸湘区完成了以下工作:一是根据市政府批示和相关文件精神,区政府以市场运作方式引资衡阳市瑞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雁城路,并签订了合同;二是对投资商实力进行了考察,其中包括对在市内股东实力考察和对港商实力的考察,并写出详尽的考察报告报区委、区政府;三是完成了《投资开发建设雁城路合同》的修改定稿和正式签约工作;四是做好其他前期准备工作,花了近一个月时间,完成了雁城路沿途单位、居民拆迁房的丈量摸底工作。2007年4月开始启动征地拆迁和安置房建设工作,蒸湘区住建局全体工作人员放弃节假日的休息时间,深入街道、村组、社区,指导组织做好拆迁工作,未发生一起赴区上访事件或群体性事件,实现了稳定拆迁、平安拆迁、和谐拆迁的目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积极协调处理了60余个矛盾纠纷,使得整个工程快速推进,未出现一起较大阻工事件。截至2008年9月,拆迁户基本扫尾,征地拆迁主体任务基本完成,共征用集体土地106.25亩,拆迁房屋近5万平方米,并启动了路基工程建设。2011年,雁城西路西合铁路至无线电二厂段全部建好通车。
2.建成了红湘北路。该路属新建城市次干道,长425米,主路面宽14米,两边人行道各宽6米,2006年7月完成施工图设计,2007年8月1日通过市建设局审查施工图,概算总投资380万元,市财政共投资100万元。由于资金缺口较大,加之该路施工工程量大,且地处城郊繁华地段,拆迁难度大,因此,在市区两级领导的支持下,蒸湘区住建局创造性开展工作,充分发挥长湖乡、立新村两级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确定该路建设为市场运作模式。8月完成了沿路围墙、房屋的拆除,9月18日该路正式动工,至12月下旬已完成下水管道铺设及土方平整,完成φ80砼管道铺设46米,φ600砼管道749米,土石方18000立方米。在全体工作人员不分昼夜加班加点的共同努力下,于12月18日全面完成该路段的路面硬化,圆满完成市里确定的年度任务,完成投资200多万元。
3.延伸了蒸湘南路。2006年在区委、区政府和蒸湘南路二期工程协调小组的指导下,蒸湘区住建局举全局之力,日夜奋战,积极做好沿途铁路、市燃料总公司、风口社区居委会、市二汽运、市汽车制配厂、市氮肥厂、三厂子弟小学、市化工研究所、市机械工业销售公司等9家企事业单位和北塘村一组征地拆迁等协调工作,共完成拆迁面积5.3万平方米,拆除203户,征地94亩。2007年启动了蒸湘南路沿途拆迁居民安置楼房的建设工作,4月底由区招投标领导小组组织招标,确定了施工队伍。2008年,该项目安置房已基本完成,共完成7800平方米安置房建设任务,蒸湘南路延伸段年底全线通车。
二、示范片区提质改造成果丰硕
1.2011年5月开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全力推进示范片区改造,面积2.419平方公里,涉及立新、大立两个村及立新一、立新二、廖家湾、温家台、大元头、莲花、红湖、阳辉桥8个社区,共投入资金3160万元,修筑路面41260平方米,铺设沥青37650平方米,铺花岗岩人行道32540平方米,修筑下水道14620米、疏浚下水道26630米,化粪池清淤3062座,建设维修花坛8个,栽种树木32660株,拆除防盗网39470平方米、雨棚12674平方米、违章建筑1340平方米、广告牌1440块,取缔了立新九巷马路市场,规范停车位686个、非机动车位2450个,添置垃圾收集桶1260个、果皮箱1080个、保洁车156辆,清洗外墙186560平方米、粉刷墙面8450平方米,按照“六统一”的标准规范更换门店招牌9760平方米,安装路灯84盏、路段和楼栋标志标牌394块、规范整理空中管线29800米,整改自来水管14430米,移装水表3160块。高标准建设了立新群众健身广场,新建2个塑胶羽毛球场、1个塑胶篮球场,添置6张乒乓球台和2组健身器材。同时坚持发动群众参与、建管结合的原则,推行了环卫市场化等新的管理机制,确保了改造后的片区管理有序,市容整洁,真正成为广大居民满意的宜居小区。
2.2012年,蒸湘区示范片区提质改造面积为2.272平方公里,共分为两片:北片东起蒸湘北路,西至西外环路,南起解放西路,北至船山西路;南片为衡钢生活区,北起衡钢中学,南至衡钢保卫处,东起衡钢生活区,西至衡钢连接线,覆盖范围包括蒸湘、红湘、联合三个街道及长湖乡,含太平一社区、太平二社区、联合新村社区、学院路社区、南华社区、红湖塘社区、吉祥社区、衡邵社区、大栗新村社区、联合村、立新村等共9个社区2个村,投入资金3045万元,修筑路面13447平方米,铺设沥青45389平方米,铺花岗岩人行道18738平方米,修筑下水道5890米,疏通下水道20250米,化粪池清淤1914座,建设改造花坛12450平方米,施划道路标线52688米,安装路灯41盏,新栽乔木613株、灌木3421平方米,整理空中管线60494米,清洗外墙41218平方米,新增门店招牌4373米。为切实做好示范片区提质改造工作,蒸湘区住建局多次召开群众听证会,针对群众反映的停车难、化粪池淤塞、下水道堵塞、见缝插绿等情况进行规划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每个社区聘请了4名群众作为义务监督员,与技术人员一起监督工程质量,督促工程进度,确保了工程安全、快速、高标准地完成,在市政府组织的验收中得到上级领导高度评价。
3.2013年,蒸湘区旧城片区提质改造范围为蒸湘南路以西,西外环路以东,解放西路以南,衡州大道以北,涉及联合街道、红湘街道9个社区3个城中村。投入改造资金4000万元,共改造道路31条,砼硬化路面23969平方米,铺设沥青砼56706平方米,铺人行道板15142平方米,硬化水泥坪13624平方米,安砌麻石路沿石1955米,砼路沿石3214米,铺筑麻石流水板1955平方米,砼流水板4014平方米,新建雨水井260座、检查井130座,清理化粪池1260个,疏通下水道9420米,修筑下水道4600米,更换破烂落水管42根,新装路灯63盏,栽种樟树、桂花树528棵,建成“五小”设施27处,刷外墙油漆85000平方米,清洗外墙13253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9690平方米,拆除违章摊棚266处,拆除防盗网3450平方米,整理各类管线55000米,管线下地2200米,施划标线36845米,规范门店招牌10880平方米,新建广告栏、宣传栏65个,新增健身器材12套,新建篮球场1个,羽毛球场1个,室外乒乓球台2个,高标准美化围墙18处共1630平方米,提质改造垃圾中转站9座,新装垃圾桶994个,新增保洁车108台,新装果皮箱160个,新装楼栋牌85块。大大上改善了城区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
三、棚户区改造持续推进
自2010年开始,蒸湘区棚户区改造工作持续推进,共完成棚户区改造项目9个,即衡州大道建设工程棚户区改造项目(湘粤名城)、商业步行街棚户区改造项目、南华大学北门、雁城西路棚户区、立新棚户区改造项目(彩霞满天)、大立村棚户区改造项目、船山西路棚户区改造项目、衡西市场5号一期棚改项目和西合路棚户区改造项目,共完成改造户数3691户(实物安置3516户,货币安置175户)。
正在实施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共7个,即罗家井19-23号棚户区改造项目、杏花路9-17号棚户区改造项目、西合路联合七组棚户区改造项目、长湖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松亭棚户区改造二期项目、雨母片棚户区改造项目、雨母山幸福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共须改造户数1475户(实物安置689户,货币安置786户),其中须完成拆迁面积114789平米,已完成拆迁面积97789平米。
四、背街小巷建设维护持续发力
让“背街不背,小巷不小”,是市委、市政府大力建设背街小巷喊出的口号,蒸湘区住建局自2003年至2007年期间,在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蒸湘区背街小巷建设工作在全市四个城区中连续获得了五连冠。其中:
1.2002年,蒸湘区在背街小巷、文明社区创建等方面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对学院路进行了水泥硬化,二是帮助联合街道的麻家塘社区创建文明社区,三是帮助长湖乡的立新二社区创建文明社区,四是对雨母山乡旅游公路进行了改造。
2.2003年,蒸湘区共硬化及修补勤俭巷、红湘小区路等背街小巷24处,共22093.2平方米,铺设人行道板5793平方米,疏通改造下水道2416米,砌沉砂井48个,安装路灯31盏。
3.2004年,蒸湘区全力完成改造15条背街小巷,总长17公里,居各城区之首。15条背街小巷于10月15日前全部完工,其中,共硬化路面13万平方米,硬化人行道2.4万平方米,铺彩色道板1.9万平方米,铺沥青1.3万平方米,砌路沿石9285米,安装路灯105盏,改造维修太平小区路灯87盏,新建、疏通下水道4445米,新建雨水井147个,清淤238立方,拆除违章建筑、临时铁棚2000多平方米,植树346棵,安装果皮箱180个。
4.2006年,蒸湘区背街小巷工程建设启动早、完成快、质量好。自3月28日市政府召开城市建设工作会议后,蒸湘区迅速安排人员上路勘察摸底,并于4月10日完成了7条背街小巷的初步设计方案。4月20日市建设局召开全市背街小巷建设专题会议后,蒸湘区按照市里要求完成了设计并报市建设局审查,于4月27日收到了市建设局下达的《关于蒸湘区2006年背街小巷改造工程施工图审查意见的函》。4月28日下午,区政府组织监察、财政、审计、建设等各相关部门进行了招投标,确定了三个施工单位,并签订了施工承包合同。4月30日,蒸湘区在全市率先开工。截至7月30日,背街小巷工程全部完成,其中浇筑及维修砼路面10333平方米,铺沥青砼路面1260平方米,砌路沿石1300米,铺人行道彩砖4360平方米,铺砼人行道2480平方米,修建下水道φ600管道620米、φ500管道1110米,砌检查井28座,砌雨水井92座,挖运土石方6970立方米,增添绿地380平方米,钟樟树240棵,安装路灯22盏。由于开工时间早、建设速度位居全市第一,蒸湘区得到市领导多次好评。
5.2007年,蒸湘区于2月就完成了对西合粮库路、西合路口路、勤俭巷路等3条背街小巷的路面、排水管井、环卫设施及绿化等的摸底勘察,待市建设局6月确定建设标准后,又迅速完成了施工图的设计并上报审核,同时做好了工程预算、审定标底、组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等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6月28日,西合粮库路改造工程动工,7月初蒸湘区另两条路也相继开工。由于前期动工早、建设快、质量高,多次受到市建设局领导肯定,截至9月22日,3条背街小巷全部改造完成,共完成道路建设总长804米,累计投资60万元,维修砼路3060平方米,铺筑沥青砼路面4600平方米,浇筑砼人行道250平方米,砌路沿石100米,铺φ800下水道350米,铺φ400下水道100米,砌检查井13座、雨水井19座,运土石方460立方米,真正把路修到了老百姓家门口,解决了红湖小区、西合市场等近2万居民出行难问题。
6.2008年,蒸湘区仅用4天时间在全市各城区中率先完成了背街小巷改造调查摸底和施工图设计,并一次通过市建设局审查,及时制定了《蒸湘区2008年背街小巷招标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6月17日,市局审图通过后,蒸湘区立即组织了11支施工队伍对14条道路共5个标段进行了公开招标,确定了5支施工队伍,并分别签订了施工合同。6月19日上午,5个施工队伍同时开工。为确保工程质量,对每条道路安排技术人员专门进行质量监督管理,要求无论路段长短宽窄都要全部实行商品混凝土浇筑,处理施工周末矛盾及时,道路两旁人性化设计亮点多,得到了市区领导一致好评。截至8月1日,天宇路、乡镇企业局路、蒸湘世纪城东一巷、星城巷、广电中心路、书香路、规划设计院路、观音塘路、许家村巷、客车厂路、西站路小学左巷、煤气站路、城南电业局右巷、爱尔眼科西巷等14条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全部完成。根据市政府安排,后新增的立船北路也于8月20日全面完工,实际完成15条背街小巷的改造任务。共投入建设资金327.6万元,建设道路2200余米,完成主路面砼浇筑14305平方米,铺沥青路面3920平方米,完成了改造路面的配套设施,并对部分道路美化亮化,粉刷围墙5770平方米,拆除房屋200余平方米,新砌花坛近3000平方米。为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事,蒸湘区住建局根据当地居民的强烈愿望,对煤气站路、天宇路、乡镇企业路增加了9项工程内容,如利用空地建了两个花坛80平方米,人性化设计了一个停车坪等,当地居民表示非常满意。
7.2011年,根据市住建局下达的改造计划,共需改造背街小巷15条,蒸湘区按照“一条道路、一套班子、一张图纸、一个标准”的管理办法,有条不紊地推进该项工作。为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节约工程经费,蒸湘区住建局对改造工作实行“三统一”:即建设标准统一设计,施工队伍统一招标,工程质量统一验收的要求,具体抓落实,推进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建设。共计投入资金572.6万元,硬化道路19254平方米,新建下水道1415米,硬化人行道9030平方米,拆除房屋20平方米、围墙10米,砌树围7个。
8.2014年,蒸湘区大力开展社区“提质、清淤、亮化”等系列行动,共解决小区道路、配套设施等问题284处,共疏浚下水道1750余条,清理化粪池6980个、雨水井3700个,安装路灯53盏。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完成呆鹰岭镇老街及1814线提质改造,实现路、水、电、气、讯、宽带网、有线电视等与城区同建互通。
9.2015年,蒸湘区进一步夯实“家门口”系列基础工程。投入背街小巷维护资金约450万元。包括背街小巷路面、下水道、化粪池、人行道板等。主要内容为硬化油化道路地面约25000㎡,新建下水管道1240m,疏通下水道1800m,清理化粪池120座,新建人行道安全护栏68m,安装路灯32盏等。对背街小巷及居民院落市政基础设施通过“大修补行动”、“大清淤行动”、“光明行动”三大行动,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条件,提升百姓居住条件。
10.2016年,上半年蒸湘区完成了试点社区太平一、太平二社区“三清三建”任务;下半年,蒸湘区全面完成了廖家湾社区、衡祁社区、洪家湾社区、温家台社区等13个社区的“三清三建”主要工作量,市城市办已进行了验收。主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是:清理管线31万米,清剪废线12万米,清理垃圾3726车次,清下水道2.5万米,拆违5870平方米,修复改造地面16.5万平方米,疏通下水管道3.5万米,更换破损井盖1300个,修建小游园小广场3.36万平方米,修建八角亭8处、石桌椅300套,建绿2.08万平方米。
五、大力创建园林式单位
1.2003年,蒸湘区把建设园林式单位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任务量化、细化到各乡镇街道和有关坐落单位,并签订目标责任状。共创建43个园林式单位,其中省级园林式单位10个,市级33个。各创建单位共投入资金480.4万元,拆除各类影响绿化的建筑物34138.8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217810.4平方米。
2.2004年,市里下达12个园林式单位创建工作任务,其中省级4个,市级8个。经蒸湘区全区共同努力,联合街道创建3个,包括省级1个即衡阳市六中,市级2个即衡枣高速公路管理处和衡阳市石油公司;蒸湘街道创建1个市级园林式单位即衡阳市太平小学;呆鹰岭镇创建1个市级园林式单位即衡阳市机电工程学校;雨母山乡创建1个市级园林单位即衡阳市冶金机械厂;红湘街道创建5个,包括省级2个即衡阳市艺校和市农行,市级3个即衡阳市蒸湘区公安分局、衡阳市工商局、联合新村小学;长湖乡创建1个省级园林式单位,即衡阳市规划局。
3.2006年,为更进一步搞好蒸湘区园林绿化工作,蒸湘区住建局与市绿委、市建设局绿化科进行了积极联系,把坐落在华新开发区的部分公益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绿化工作争取纳入到了蒸湘区管理范围,进一步明确了蒸湘区园林式单位创建工作的审批、义务植树活动的开展及城区砍伐移栽树木的报批、损坏城市花草树木和绿化设施的查处职能。本年度申报的省级园林式单位仅有1家即衡枣高速公路管理处,7月省建设厅派专家下到该单位验收,8月15日正式授牌。
17年来,蒸湘区城市建设得到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这一切取决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正确领导方针和政策,也是与改革开放所焕发出巨大积极性的全体人民的积极努力分不开的。17年的城市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总结了许多成功和不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全区干部职工要更加地努力学习,努力建设,努力为人民服务,为蒸湘区城市建设贡献新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