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5年上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紧盯全年水利各项目标任务,认真履行职责,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现简要报告如下:
一、工作举措及成效
(一)抓水旱灾害防御保平安,实现防汛和供水安全。今年以来,共开展水旱灾害隐患大排查4次,及时处置安全隐患,储备应急排水移动泵车1台、编织袋3.2万条、彩条布2.2万平方、麻袋200个等应急物资。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截至目前,共发送预警短信5000余条,对全区6座小型水库水位进行科学合理调度,有效应对多轮强降雨,最大限度减少洪涝灾害损失。
(二)抓项目补短板夯基础,助推水利高质量发展。由分管副区长刘元莲带队,邀请市水利局周志敏局长及相关科室赴省水利厅争资跑项。2025年已争取到位水利资金354万元,其中移民中央资金201万元,水利设施维修养护中央资金93万元,重点民生实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省级奖补资金60万元。全面完成4个水利项目建设任务,其中国债项目3个(寒剑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鸡市河重点山洪沟治理工程、松陂水库雨水情监测项目),市级投资项目一个(代背河四期治理项目)。新建840千瓦新民排渍泵站1处,该项目中标价568.9万元,力争8月底完工。
(三)抓水利行业治理强监管,持续提升管理水平。全区44名河长,层层压实河流管护、治理主体责任,落实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河长巡河要求,实现流域巡查全覆盖,开展巡河共计404次,维护了河流生态安全。开展河段信息复核、完成水普外河湖划界工作,进行河湖健康评价前期摸底工作。完成上级交办的河流"清四乱"图斑核查3处。
(四)抓民生水利建设惠民生,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完成18口一般山塘清淤扩容,新增蓄水面积4万立方米,泵站维修4处。扎实开展移民动态核减,实发移民直补资金569人,按每年600元/人的标准发放移民资金34.14万元。完成2025年度中央水库移民后扶资金项目计划备案,备案资金201.12万元,项目35个,其中工程类项目32个,培训类项目2个,移民直补项目1个。
谋规划布局绘蓝图,指明水利发展方向。区水利局紧紧围绕区域水利发展需求,积极谋划储备"十五五"重点水利民生项目,以提升区域防洪减灾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主要负责人邀请市水利局、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等单位技术人员深入调研雨母山镇片区内涝实际情况,组织区自然资源局、可研公司等单位进一步优化完善湘江流域(蒸水蒸湘区段)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前期工作,持续推动石狮港水闸除险加固项目安全鉴定、初步设计进度,向上争取维修养护、险工险段资金955万元用于蒸水河周边堤防、机埠、水闸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工作机制存在短板。河长制工作遇推进瓶颈,议事协调机构改革后区级河长制工作议事协调机构取消,河长工作只能以区水利局的名义进行推进,在工作协调上存在不顺畅的情况。
(二)工程运行管护能力较弱。水利工程设施点多面广,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普遍存在管理人员老龄化、维修养护资金匮乏等问题,专业化管理水平不高,管护能力仅仅表现在日常的维修层面,难以实现整体的维修养护和系统可持续的更新改造。
(三)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水利工作专业性强,涉及中央省市资金较多,缺乏专业会计及工程技术人员。承接高新区水利业务工作后,工作任务将更加繁重,现有工作人员需承担多方面工作,业务技术人员十分紧缺,难以满足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需要。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牢牢守住水利安全底线。目前已进入主汛期,发生极端暴雨等天气事件概率增大,我局始终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继续开展隐患排查,强化防汛应急值守,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做好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合理科学调度水源,多措并举,全方位保障居民用水的安全与稳定,确保2025年平安度汛。
(二)持续加大争资跑项力度。继续加强与省水利厅、市水利局等相关部门的对接,编制好区"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申报好2025年水利建设项目,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积极做好湘江流域(蒸水蒸湘区段)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申报,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紧紧抢抓2025年新增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的机遇,力争国债项目尽快落地,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三)加速推进水利项目建设。严格按照中央水利救灾资金管理办法,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呆鹰岭镇旭东河堤防隐患修复工程。倒排工期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呆鹰岭镇新民排渍机埠建设,力争在8月底前完工。进一步完善重点水利项目前期工作调度机制,加快项目前置审批,充分保障水利项目用地、用电等需求。
(四)持续改善河湖生态环境。开展全区"三级"河长常态化巡河,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整改到位。推动河湖"清四乱"常态化。对各类河湖"四乱"问题,制定整改方案,落实属地责任,明确整改责任单位、整改责任人,确保完成整改任务。按上级要求9月份完成鸡市河、杉旭河、旭东河河道划界和健康评价。
(五)持续做好高新区水利承接后续工作。多措并举全面做好高新区水利承接工作,对接后将新增15.2公里水旱灾害防御、沿河水利基础设施(排渍站、涵闸等)日常管护、河道保洁、库区移民、水土保持、水资源、水政执法等日常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