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现将《蒸湘区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蒸湘区农业农村局
2024年12月10日
蒸湘区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加快推进蒸湘区地膜科学使用回收,根据《关于印发〈2024年湖南省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湘农发﹝2024﹞76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1.县域自然条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蒸湘区辖两个涉农乡镇雨母山镇和呆鹰岭镇,一个涉农街道联合街道,全区耕地总面积2.33万亩,水田1.99万亩,旱地0.34万亩。
蒸湘区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71万亩,其中早稻0.8万亩、中稻及一季晚稻0.32万亩、晚稻0.59万亩、旱粮700亩,种植蔬菜面积1.3万余亩,主要种植叶类蔬菜、辣椒、特色野菜等,目前基地有三大片区:一是临江——新竹片区3500余亩,其中核心区连片面积1500亩,主要以特色野菜、黑皮冬瓜、辣椒、广东菜苔等为主,二是高陂—土桥片区4100亩,其中核心区连片面积1500亩,主要生产叶类菜、苦瓜、豆角、茄子、萝卜、青花菜、松花菜等并形成了蔬菜与草莓、香西瓜轮作二熟制耕作模式。三是同溪-中平新村片,面积3000余亩,为我区老蔬菜基地,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种植早空心菜、早苋菜、小白菜及香料作物等。
2.地膜生产和再利用情况。
全区无农膜生产企业和农膜回收企业。当前全区农膜回收利用主要靠农户、企业主对能再利用的旧薄膜自行收检和再利用,以提高使用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少数的废品收购者走访企业低价回收。
二、基础条件
1.区域内地膜回收利用体系情况。全区暂未有回收站点和回收再利用企业。
2.区域内地膜监测统计情况。暂无。
3.近年开展地膜回收工作重点县等建设基本情况和建设成效等。暂无。
三、项目实施必要性
以往推广的标准地膜与加厚高强度地膜相比,存在使用后易碎、捡拾困难等问题,不能全量回收,造成农田中废旧地膜残留,对环境和土壤造成了不可逆的污染,给农业生态环境、农作物生长、土壤透气性、牛羊牲畜的健康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为系统解决我区地膜回收难、替代成本高的问题,减少农田“白色污染”,推进全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开展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蒸湘区在2022年省级地膜科学使用示范县的经验上,于2023年开始实施高强度加厚地膜的科学使用回收的推广应用。
同时,蒸湘区蔬菜作为衡阳“菜篮子”工程,蔬菜类农作物栽培年限较长,地膜覆盖技术在辣椒、瓜类、叶菜等作物栽培上得到普及利用,地膜使用量一直维持高位。因此,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从源头保障地膜的可回收性,确保废旧地膜全量回收,是进一步提高我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率,有效防治废旧地膜残留污染问题的主要手段,也为我区顺利实现普通地膜向加厚高强度地膜应用转型奠定基础。
四、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工作目标
全区在雨母山镇和呆鹰岭实施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0.5万亩,试点地区地膜回收率稳定在83%以上。逐步建立科学规范、权责清晰、治理有效的地膜使用回收工作机制,农民使用加厚高强度地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明显提高,提升地膜科学使用和回收水平,有效防控农田“白色污染”。
(二)重点任务
1.加强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宣传培训。采取短视频、宣传片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开展地膜科学使用回收的宣传,同时依托全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耕地土壤污染防治等各类方式,加大地膜科学使用回收的培训力度,印发《蒸湘区地膜科学使用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宣传手册》等宣传资料,开展技术讲座和现场示范培训各1次,在雨母山镇和呆鹰岭镇各培训不少于1次。
2.科学推进加厚高强度地膜应用。根据当地实际选择覆膜作物,可优先选择露天蔬菜、瓜果等作物,支持推广使用0.015毫米及以上的高强度加厚地膜,从源头保障地膜的可回收性。其中,高强度加厚地膜覆盖使用时间和力学性能指标应不低于《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13735—2017)中Ⅰ类耐老化地膜有关要求,即有效覆盖使用时间不低于180天,且使用后最大拉伸负荷、断裂标称应变等力学性能指标不小于初始值的50%,保障地膜使用后能够有效回收。产品原材料中不得加入再生料及国家明确禁止使用、不利于作物生长的有害土壤的助剂,总灰分控制在 0.5%以内。
3.健全科学高效回收利用体系。加厚高强度地膜为 32 元/亩(6%以内的经费可用于残留地膜回收工作),支持形式可采用直接支持(支持农户、新型生产经营主体)、间接支持(农资门店、生产企业)、以旧换新等,在逐步培育形成以市场调节为主的运行模式后,支持政策将分年分地区逐步退出。台账数据要与农田地膜残留监测数据相衔接,确保使用量、回收量、残留量等数据能够相互佐证,符合实际规律,确保使统筹人居环境整治、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分类等任务,完善田间地头农业生产垃圾收集设施,由使用者从农田中移除后,将废弃地膜纳入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由村、镇/街道对废旧地膜进行归集、堆放和转运,落实末端处理设施,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资金支持标准与技术路径
蒸湘区下达中央财政支持资金16万元,按照《湖南省2024年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加厚高强度地膜为32元/亩补助。采用直接物化补助方式示范推广加厚地膜,按照农户实际使用地膜情况进行补贴,由雨母山镇和呆鹰岭镇按2024年推广任务数进行使用。支持方式形式可采用直接支持(支持农户、新型生产经营主体)、间接支持(农资门店、生产企业)、以旧换新等。
(1)明确使用主体。各乡镇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推荐上报(主体名称、试点面积、作物类型),区农业农村局审核把关,确定综合实力强、带动效果好的农业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及种植面积广、积极性高的种植农户参与试验示范工作,确保地膜试验示范落地见效。各乡镇对加厚高强度地膜使用情况进行核实,将核实后的种植面积以及花名册在政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公示完成后将花名册以正式文件报送区农业农村局,底表及公示资料由各乡镇留存。
(2)落实推广任务。通过大户示范、宣传动员、集中推进等措施,引导地膜使用者正确认识地膜使用带来的有利作用,提高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选用地膜的积极性,确保落实地膜推广任务面积不缩水,质量不打折。
表1 不同种类地膜和覆膜比率情况下地膜投入量换算表
序号 | 地膜种类 | 地膜投入量(kg/亩) | ||||
100% | 90% | 75% | 65% | 50% | ||
1 | 加厚高强度地膜 (0.015毫米) | 9.3 | 8.4 | 7.0 | 6.0 | 4.7 |
注: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在五种覆盖比率情况下的投入量估算。
1.叶菜类作物地膜覆盖比例在65%—75%之间,每亩地需要地膜覆盖面积在435—500平米之间。
2.瓜果类作物地膜覆盖比例在50%—65%之间,每亩地需要地膜覆盖面积在335—435平米之间(全生物降解地膜具有生产上可行性)。
(四)项目验收
由区农业农村局对年度项目实施和管理情况进行自查,主要核实项目实施方案落实情况、各类档案资料、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地膜购买使用回收台账等,自查过程中邀请区财政局参加。自查无异议后应在单位官网进行为期5天的公示。公示内容主要包括:支持资金分配使用情况、项目具体实施情况及取得的成效等。形成自查报告报市级农业农村局,接受市级农业农村局对试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复验。复验无异议后将项目核查验收报告报送省农业农村厅。
表2 2024年蒸湘区地膜科学使用项目经费分配
项目乡镇 | 项目内容 | 费用(万元) |
1.雨母山镇 | 完成加厚高强度地膜推广面积按照0.225万亩。 | 7.2 |
2.呆鹰岭镇 | 完成加厚高强度地膜推广面积按照0.275万亩。 | 8.8 |
合 计 | 16 |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有序推进,成立蒸湘区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重点区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由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梁芷薇同志担任组长,副组长肖剑同志担任,主要负责项目统筹协调、绩效考核、督导检查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蒸湘区农业农村局农业站,由周威同志办公室主任,负责项目日常管理与协调沟通(详见附件1)。组内其他成员负责项目技术指导与培训、项目实施和验收等工作(项目实施流程详见附件2)。
(二)加强宣传培训。各镇(街道)、村组要通过网站、电视、微信群、明白纸、站牌、横幅、宣传通告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宣传工作,加强化宣传引导和普法教育,增强地膜销售者和使用者的生态文明意识,明确社会责任。同时进一步强化废旧地膜乱丢乱弃危害性和安全处理重要性的宣传,切实提高全民对随意丢弃废旧农膜危害性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和监督农业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加强源头管控,联合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开展执法检查,对各镇(街道)农资经营门店及使用主体进行“拉网式”检查,严厉查处生产、销售、使用再生料加厚地膜和光氧降解地膜的行为。区农业农村局及各镇(街道)要强化对各农户及经营主体地膜回收台账记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地膜使用不回收的违法行为,有效提升广大农户地膜回收的积极性。
(四)加强资金管理。要加强指导各乡镇(街道)及回收网点的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台账建设,适时调度和督导项目进度,同时会同区财政局抓好补助资金落实工作,加强资金拨付进度和绩效考核评价,确保资金规范合理使用,采用适当形式公示资金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六、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增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防旱、防涝、防返盐、防土壤板结、防养分流失、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虫害、增产增收。地膜覆盖技术对于养分的淋溶、流失、挥发具有显著控制作用,明显提高养分的利用率,节省肥料用量,且易捡拾、易回收,减少劳动成本。
2.社会效益。地膜覆盖种植是农业生产增产增收提高效益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能够保持土壤肥力、维持土壤后续产出能力,减少地膜残留,保护土壤环境。
3.生态效益。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可以变废为用,减少了农民随地焚烧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同时避免了废旧地膜造成的污染以及由此而导致人畜感染而造成的疾病,对建设美丽乡村有着重要的意义。
附件1
2024年蒸湘区中央财政支持地膜科学使用
回收建设项目领导小组
组 长:梁芷薇 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 组 长:肖 剑 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办公室主任:周 威 区农业农村局农业站站长
成 员:谭清文 区农业农村局资源股工作人员
附件2
承诺书
本企业(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对申报2024年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补助事项郑重承诺:
1.本补助项目中地膜使用的面积真实有效,并对签字认可面积的真实性承担责任;
2.授权允许对本人信用信息进行查询;
3.使用的地膜按乡镇、村管理要求进行回收,并建立好地膜使用回收台账;
4.无条件配合做好农膜科学使用回收宣传培训工作;
5.按照项目要求落实工作,接受县、乡镇两级的不定期检查,不以任何形式干预后续进行的项目审查、评审和监督等工作。
如有违反上述承诺,本企业愿承担一切责任。
法定代表人签字:
(盖章)
附件3
地膜回收网点台账
回收网点编号:所在县行政县划代码□□□□□□-WD-□□
01. 网点地址 | ____________县_____________乡(镇)_____________村 | ||
02. 联系人 | 03. 联系电话 | ||
04. 行政县域地理位置 | 中心经度 . °(小数点后保留6位) | ||
中心纬度 . °(小数点后保留6位) | |||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本年实际 | |
01. 收购总量 | 吨/年 | ||
02. 收购价格 | 元/公斤 | ||
03. 补贴总额 | 万元/年 | ||
04. 本县收购占比 | % |
注:填报范围为本年度数据
填表人: 联系电话: 填表时间: 年 月 日
附件4
蒸湘区2024年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任务分解表
序号 | 乡镇(街道) | 主体名称 | 加厚地膜示范面积(亩) | 加厚地膜辐射带动面积(亩) | 备注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合计 |
附件5
XX县(市、县)农膜使用回收台账
XX县(市、县)农业农村局
( 乡/镇)
年 月
农膜使用回收台账
序号 | XX村 | 主要覆膜作物 | 地膜使用量 (吨) | 棚膜使用量 (吨) | 农膜回收量 (吨) | 农膜回收率 |
合计 |
填表说明:农膜回收率=(农膜回收量)(折纯)/(地膜使用量+棚膜使用量)*100%
填表人: 审核人: 填表时间: 年 月 日
附件6
农膜回收台账
XX县(市、县)农业农村局
( 村/回收网点)
年 月
农膜回收台账
序号 | 回收时间 | 废物种类 (地膜/棚膜) | 重量(kg) | 回收交接单号 | 上交单位(人)及电话 | 接收人 |
合计 |
回收人: 审核人: 填表时间: 年 月 日
附件7
XX县(市、县)废旧农膜回收交接结算单
NO:XXXXXXXXXX
回收单位: 上交单位(人):
开票日期: 年 月 日
种类和规模 | 农(地)膜 | ||
数量(kg) | 回收价格 | ||
支付金额(元) | |||
合计金额(元) | 万 仟 佰 拾 元 角 分整 ¥: | ||
上交单位(人) | 回收单位经办人签字(盖章) |
附件8
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推广台账
序号 | 覆膜时间 | 回收时间 | 实施主体 /农户 | 加厚高强度地膜补贴数量/资金(kg/元) | 加厚高强度地膜推广面积(亩) | 签字 | 电话 |
合计 |
填表人: 审核人: 填表时间: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