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湖南省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工作的通知》(湘突环改办函〔2019〕16号)相关规定要求,我们严格对标对表,组织区农业农村局化肥减量工作专班和技术专家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纠,现将化肥减量"农业面源污染管控不力"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公示。
一、反馈问题
农业面源污染管控不力。湖南是农业大省,水稻产量居全国前列,农药、化肥施用量大,面源污染突出。其中,洞庭湖区岳阳、常德、益阳三市种植业总氮、总磷排放量分别占湖区排放总量的19.5%、25.8%,是洞庭湖水质总磷浓度超出规划水质目标的主要原因之一。三市布置化肥减量年度工作时,不严不实,敷衍了事,为应对国家有关要求,仅做表面文章,在编造数据上下功夫。三市农业农村部门普遍默认市场流通的复合肥即为配方肥,鲜有开展按需配方工作。常德市汉寿县甚至临时编造虚假台账应付督察组。益阳沅江市上报称,通过减少水稻、油菜等种植面积,实现化肥减量2200吨,但现场核查发现,实际种植面积不降反增,水稻和油菜种植面积各增加约5万亩。
二、整改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是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事关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局,是必须对标对表完成的政治任务。我区把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强化组织领导,科学制定方案,压紧压实责任,细化实化措施,推动化肥减量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确保完成化肥农药减量目标任务。
(二)强化示范引领。我区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作物,打造以精准施肥、绿肥生产、有机肥替代、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化肥减量示范样板;建设以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为主要内容的高质量农药减量绿色防控示范样板,集中展示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减量措施和推进模式,以点带面,辐射带动辖区内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三)加强指导服务。充分发挥科学施肥施药专家指导组作用,分区域、分作物制定完善化肥农药减量施用技术方案和标准规范,因地制宜制定2个以上本土化,能复制、可推广的主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在关键农时要组织开展现场观摩、技术培训等活动,组织技术力量分片包干指导各项化肥农药减量措施落实。
(四)加强宣传培训。广泛运用传统和现代媒介,全方位、多角度加大对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的宣传,提升群众参与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意识。结合科学施肥施药技术培训行动开展,以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高效新型肥料施用、粪肥还田、绿肥种植、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等为内容的化肥农药减量技术培训,通过专题培训、田间课堂、现场观摩、信息上墙,全面普及科学施肥技术。每年举办3期以上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专题培训。
(五)强化督促检查。化肥农药减量工作是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污染防治攻坚战等考核内容,我区会对照年度任务目标,加强检查指导,督促工作落实。
三、完成情况
(一)组织领导情况。为了切实加强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反馈意见的整改工作,落实工作职责,成立以区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关于成立蒸湘区化肥农药减量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衡蒸政(办)发〔2022〕10号)及《关于成立化肥农业减量整改工作专班》(衡蒸农发〔2022〕13号),出台《蒸湘区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衡蒸农发〔2022〕11号)及《蒸湘区2022年农药减量增效工作方案》(衡蒸农发〔2022〕15号),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镇,完成年度化肥农药减量目标任务。
(二)示范引领情况。全区在呆鹰岭镇土桥村及雨母山镇临江村各创建一个化肥减量增效千亩示范点。呆鹰岭镇土桥村有机肥替代及水肥一体化实施面积1200余亩,其中智能化水肥一体化面积200亩;雨母山镇临江村有机肥替代及水肥一体化面积1000亩,其中机械深施面积350亩。示范点坚持"四有"(有领导挂帅、有技术责任人、有标识牌、有对照丘)标准。
(三)指导服务情况。成立蒸湘区化肥农药减量技术专家指导组,及时向农业种植户及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发布《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施药指导意见》(衡蒸农发〔2022〕12号),推进蒸湘区科学施肥施药技术落地。
(四)开展化肥使用情况入户调查。区农业农村局共调查2个镇、15个村、48户农户;涉及粮食作物30户、油料作物5户、蔬菜12户、水果3户;入户调查工作组织有效、规范,调查成果准确、齐全。
(五)宣传培训情况。制定蒸湘区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培训方案并于2022年3月18日及22日对区内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进行培训,培训人次57人,发放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宣传手册合订本200份。
(五)督察督导情况。区农业农村局联合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对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合作社开展化肥使用量检查。
现按相关要求予以公示,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监督。
公示时间:2022年4月7日—4月13日
联系电话:0734-8827399
蒸湘区农业农村局
2022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