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镇街信息公开目录 > 区农业农村局 > 规划计划

2015年蒸湘区经济管理局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思路

蒸湘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zhengxiang.gov.cn                    发布时间:2015-12-11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农经处的精心指导下,区农办(农村经营管理局)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2015年中央1号文件和各级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夯实农经工作基础,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强督促落实减负惠农政策,不断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制度,扎实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努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一、着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一是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二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是健全民主管理监督机制。全面提升村级财务委托代理服务水平,实行村“账乡代管”,我区34个行政村均成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和民主理财小组,制定了民主管理制度,进行了村务公开;开展了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工作。

 二、强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土地承包管理制度。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起草了《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情况汇报及实施意见起草说明》及《蒸湘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实施意见》审议稿,并于月7日在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审议通过;518日中共蒸湘区委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成立蒸湘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联席会议的通知》(衡蒸办通〔201520号)、《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实施意见》(衡蒸办发〔201510号)。要求乡(镇)及村、组分别召开会议,全面部署、动员;目前,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费已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区财政局负责专项资金的监管,确保专款专用;确权技术招投标方案已由衡阳福昌招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拟定,现已经领导审定、准备挂网。

 三、奋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提高职业农民规模经营收入。  

 区农办、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移民局等单位积极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生产技术、财务管理培训及业务咨询达1000多人次。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初步形成了以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骨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格局。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49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个),休闲农庄30个(其中省三星级休闲农庄7个,市休闲农业协会理事单位2个,成员单位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7个(新发展3个),家庭农场12个(新发展4个),各类种养大户642户。金雁米业进入湘米10强,“金雁”牌系列优洁米荣获“中国驰名商标”;首龙渔牧有限公司17种鱼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雨母鱼”、荣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蔬菜成功注册“雨母鲜”商标;全区通过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2个。

 在建的“百万花海艺术庄园”项目占地1100亩,投资近1亿元,今年国庆节试开园就迎来了成千上万的游客,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集娱乐、休闲、婚纱摄影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休闲基地。

 健军、超秀、欧阳省等家庭农场流转耕地面积556亩,粮食播种面积达1064亩,生产粮食436.9吨,成为种粮职业农民。

    四、有力推进减负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切实维护农民涉农合法权益。  

1、加大监管力度今年,我区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工作责任制、强农惠农资金备案制和公开制、涉负文件“审核制”、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村级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涉及农民减负政策落实工作纳入乡(镇)、涉农街道及区直涉农部门年度工作综合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考核。建立部门分工责任制,完善分工协作机制,明确各乡(镇)、涉农街道及区直涉农部门的具体职责。层层签订责任书,将年度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用和考评有关部门的重要依据,确保农民负担监管工作“一票否决”落到实处。

2、深化专项治理。开展了“上下联动深化损害涉农利益行为整改工作”专项治理。是着力整治落实惠民政策缩水走样问题,二是着力整治拖欠群众钱款、克扣群众财物行为,三是整治违规乱收费、乱摊派行为。420日开始安排部署,4265月底各单位在本系统内开展全面排查,6月份各乡镇街道和区直及市管有关单位组织专门力量对自查自纠情况进行专项检查,68-12日,区政府、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组织工作组到各单位进行了督查;612日,全区召开农业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深化损害涉农利益行为整改工作,将村级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纳入损害涉农利益行为整改的内容进行安排;签订了蒸湘区2015年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责任书。全区共审计:2014年发放惠农补贴资金17885807.54;2015年发放惠农补贴资金19963824元。

3、加强议事管理。 规范一事一议和财政奖补项目。区减负办按照要求指导村民开展民主议事,做好村民一事一议筹资酬劳项目的申报和审批工作,做好组织实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工作。

    五、存在的问题  

   (一)、确权登记颁证的问题。  

 一是请求界定我区确权登记颁证的范围,对以下四种情形的承包土地拟申请不纳入确权登记颁证范围。1.按市委、市政府决定我区雨母山乡湘桂村、二塘村已划入市高新区,岳临高速公路以东至蔡伦大道以西、湘桂铁路以南至衡山科学城以北所辖梓木村、群胜村、群益村的全部及雨母村、东阳村、联胜村、新中村的部分面积属市高新区、衡山科学城与蒸湘区的共建区,目前正在进行专业规划。2.雨母山风景名胜核心景区周边的东阳村、雨母村、新中村、灵山村,市高新区、市规划局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国际公开招投标。3.雨母山乡东阳小镇、呆鹰岭镇城镇建设市规划局已完成初步规划,解放大道延伸线、船山大道延伸线两厢100米范围、呆鹰岭镇新阳村、中平村、中心村、新平村、鸡市村及新民村、振兴村、松陂村、高岭村全部纳入市政府控制性土地规划。4.雨母山乡、呆鹰岭镇部分村组土地已被市国土局纳入土地储备规划。二是请求协调解决1:2000航拍图(需从市国土局提取)。

(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困惑。  

 1、存在的问题:规模不大。我区是蔬菜大县(区),蔬菜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如荣联农业科技、绿琼本地菜合作社等没有特色产品,没有市场优势,辐射带动能力弱。档次不高。我区没有四星级以上的休闲农庄,现有的农家餐饮店,缺乏文化内涵,投资小、档次低,设施不配套,管理不规范。效益不佳。现有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及休闲农庄,缺乏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经济效益差。

 2、产生的原因: 资金缺乏。相对于县市来讲,城区农业缺乏国家、省级层面政策扶持,市本级也没有出台地方性扶持政策;经营主体缺乏规范的信用评估和评级授信,很难获得金融支持,培育主导产业和扩大经营规模缺乏流动资金,发展后劲不足。人才缺乏。经营主体从业人员大多创新意识不够、适应市场经济能力不强,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十分紧缺。设施缺乏。基础设施条件差,生产基地排、灌不畅,达不到旱涝保收的标准;标准化农田极少,机耕道缺失,机械化耕作难以展开。

 3、三点建议:落实扶持政策。实行支农项目倾斜,整合财政、发改、农林水利、移民、就业培训等涉农项目资金,优先扶持农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休闲农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现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优、扶大、扶强;对于发展中的农民合作社,按照示范合作社的标准培育管理;以“创新、创业、创投、创客”为方向,为创业人员搭建蒸湘现代农业创客园。加强规划引导。学习借鉴外地经验,认真落实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土资发【2014127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精神,坚持规划先行,市场运作,民营主体的原则,集中打造雨母山乡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园和呆鹰岭镇休闲农业示范带。建强专业队伍。我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少,年龄老化,知识断层,区、乡两级农业部门急需充实技术人员。针对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龙头企业负责人等开展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新型农村人才培养工程。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促进农民兴业创业。

    六、2016年工作打算  

 1、以地为核心,完善农村承包制度,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是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地流转,鼓励支持农民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二是争取2016年完成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2.推进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016年底,我区68%以上的村年经营性收入达6万元以上。根据中共衡阳市委、衡阳市人民政府衡发〔20147号《关于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2014712日)文件精神,总体目标:“到2020年,初步建立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村级组织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根据我市分类指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原则,对不同地区确定差异性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中心城市城区(城镇化率75%以上)和各类经济园区的村年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城乡复合发展县市区的村年经营性收入达到6万元以上;扶贫开发县的村年经营性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第一阶段,到2015年底,各类地区50%的村达标;第二阶段,到2017年底,各类地区85%的村达标;第三阶段,到2020年底,全面实现发展目标,并培育一批村级集体经济强村”。    

 3、加强重点领域农民负担监管,推动减负惠农政策落实。延伸农民负担监管领域,深化农民负担重点治理,贯彻落实强农惠农资金备案制度和公开制度,持续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确保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4、以夯实农经工作基础为抓手,统筹协调农经工作全面发展。加强农经队伍建设。配齐配强经管队伍,抓好农经队伍的业务培训,提升农经工作业务水平;争取各级领导加强对区、乡(镇)经管局(站)阵地建设支持,切实搞好农村经营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