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镇街信息公开目录 > 区农业农村局 > 规划计划

【区农办】抢抓机遇 聚力突破 全力推进全区休闲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蒸湘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zhengxiang.gov.cn                    发布时间:2015-02-02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区委书记周玉梅在区委经济工作务虚会上的安排部署,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将休闲农业作为支柱产业,扎实推进农业功能拓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休闲者和游客提供自然观光、消费购物、农事体验、游乐活动、教育认知、养生度假等多种服务的新型高效农业产业形态,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意义      

     休闲农业是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要目标的新兴产业,也是朝阳产业,现在还是人们所说的第六产业,因为它横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 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风貌以及人文遗迹、民俗风情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以满足旅游者乡村观光、度假、休闲等需求的休闲产业形态。发展休闲农业对推进我区农业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以及将休闲农业作为农业支柱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休闲农业可以有效配置农村各种资源,引导生产要素回流农村,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发展,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和村容村貌。刺激广大农民主动学习和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经营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和先进文化,增强民主意识,提高组织化程度,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从而整体带动农业生产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和乡风文明水平的提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直接对接城市需求和现代消费,实现“大农业”和“大旅游”的有机结合,对加快城乡经济文化融合和三次产业的联动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有积极意义。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省、市文件精神,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核心,以规范提升休闲农业为重点,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方针,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加强服务,不断丰富和拓展休闲农业功能和文化内涵,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是以科学规划统筹发展为前提。坚持规划先行,休闲农业规划要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引导适宜发展的乡镇或部分村、组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避免盲目发展。做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生产、生活、生态相统一,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适度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根本。坚持以农为本,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切实保障农民的参与权和受益权,绝不以损害农民利益为代价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充分利用国家、省、市支持农业发展、扶贫开发、环境保护、小城镇建设等相关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好休闲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创业资金不足和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等现实问题,切实提升农民就业增收能力。

 三是以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为支撑。从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特色鲜明的原则。紧紧依托农业生产过程、农民文化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培育休闲旅游产业、开发休闲旅游产品,突出生态特色,增加科技和文化内涵,变资源优势、文化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使其成为具有高文化品位、高知识化、高附加值的产业。    

    (三)目标任务      

成立区休闲农业协会,从2015年起,利用5年时间,建成1--2个五星级休闲农庄,3--4四星级休闲农庄,15--20个三星级休闲农庄,5个以上新农村体验区、10个以上农业产业化观光基地,2条以上一日游线路。休闲农业经营服务主体达60家以上。2015年度计划新增休闲农业企业6家以上,年增加休闲农业企业20%以上。年接待能力达50万人次以上,新增直接就业300人以上,年培训从业人员300人以上,休闲农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25%以上。参加休闲农业经营的农户年收入增加15%以上。

三、 工作重点

1.创办休闲农业示范区。依托雨母山“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发展亲山、度假休闲农业,重点扶持春怡、裕丰、雨母等休闲农业项目。围绕葡萄、花卉苗木等现代农业科技园发展观赏型、体验型、科普型休闲农业,重点扶持陈华生态葡萄休闲园、百万花海艺术庄园 (婚纱摄影基地)、山水园林、建科园林等休闲农园。    

2.建设休闲农业产业园。以服务城市为主题,在呆鹰岭中平、同康、西田建设以蔬菜、花卉苗木、汽车影院等为特色的休闲观光体验农业圈,重点扶持玉丰、英联、怡康居、上林生态等休闲农业项目。

3.打造休闲农业示范带。以休闲农业带动新农村建设,从雨母山乡东阳村罗家大屋--雨母湖修建一条高标准的绿道环线,雨母湖堤岸两旁种植格桑花,雨母湖下游灵山村枇杷塘组--金雨种植专业合作社连接处,利用低洼田开挖鱼塘种植荷花,打造荷塘月色,在灵山村游道两旁种植长年常绿植物和观赏性蔬菜,打造绿色长廊。在灵山村竹雅村绿道两旁种植优质油菜和时鲜蔬菜,打造特色产业带。

4. 引导休闲农业提升品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休闲农业领域,鼓励休闲农业企业通过兼并、联合、联营等方式,实现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扩大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积极推进科企合作,引导休闲农业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形成产业支撑有力、主导产业突出、地方特色浓郁、优势资源互补的良好发展格局。进一步做好休闲农业企业星级评定工作,帮助其规范内部管理,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鼓励和扶持休闲农业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休闲农业品质、品位提升。  

四、 主要措施

   1、加大财政投入。区财政每年安排休闲农业发展引导资金90万元,今后在此基础上逐年增加,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休闲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省星级以上休闲农业企业的整体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基地建设。  

   2、整合部门资金。整合新农村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交通道路建设、农业产业化贴息及财政补助、乡村旅游、土地流转、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环境治理、乡村清洁工程、农村能源、“三边”造林、农产品加工及物流业建设等项目资金扶持省三星级(含省三星级)以上的休闲农业示范项目建设。重点扶持休闲农业示范片(区、带)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休闲农业做到通路、通水、通电,通讯网络畅通,有路标、有指示牌、有停车场,住宿、餐饮、娱乐、卫生等基础设施达到相应的建设规范和公共安全卫生标准。生产和生活垃圾、污水实行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做到设施齐全、先进实用。

3. 科学合理规划。休闲农业发展规划要与区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文物保护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等规划有机结合,按照农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突出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4.建立奖励政策。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休闲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大优惠扶持政策和奖励措施,出台并细化奖补范围。做好休闲农业企业星级评定工作,对获得国家级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的企业分别给予6万元、8万元、10万元奖励。

5.健全管理体系。明确休闲农业职能和主管部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统计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加强服务和信息平台建设,成立休闲农业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

6.加强规范管理。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行业标准,对现代农业科技园、休闲农庄、观光采摘园、民俗村及连片的农家乐等实行标准化管理,开展标准化生产,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不以破坏农业生产为代价发展休闲农业,确保无擅自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修建休闲旅游基础设施行为,严禁发生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资源事件。休闲农业企业要有主导产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就业比例要达到60%以上,从业人员30%以上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60%以上接受过专门培训。

7.加强专业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结合起来,重点开展对休闲农业发展带头人,经营户和专业技术人员、休闲农业讲解员、乡村旅游导游员、农家乐接待服务员的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8.开展宣传推介。充分发挥互联网、报刊、电视等媒体作用,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休闲农业宣传推介,引导开展西瓜、葡萄、草莓、蔬菜等采摘活动。积极开展影视院校与园区对接活动,扩展国内外友好交流合作。积极依托农业博览会、农产品展示展销会、旅游投资洽谈会等,扩大我乡休闲农业的知名度和影响面,大力倡导 “田园城市,活力乡村;与农共舞,一路同行”。 让休闲农业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孵化器、试验田、推广站,以休闲农业助推我区新农村建设。

 

                                         蒸湘区农村工作办公室  张晓玲

                                                 2015     年1 月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