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蒸湘区民政局在区委、区政府和市民政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以推进"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全面贯彻实施为抓手,紧抓重点对象,紧扣重点内容,深入开展民政普法宣传教育,全面推进民政法治工作,为建设法治蒸湘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抓机制、促保障,全面夯实法治工作基础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党政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把普法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同部署,及时调整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切实加强对民政法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局上下形成了"主要领导总揽、分管领导协调、部门配合、专门人员具体抓"的普法工作机制;二是完善制度建设。结合民政普法工作实际制定《2023年蒸湘民政法治工作要点》《蒸湘区民政局2023年度"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等,全面部署民政系统普法工作,细化普法内容,夯实责任落实;三是明确工作重点。制定实施年度法治工作计划,对全区民政系统普法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四是严格法治考核。将法治工作纳入局机关各股室和局属各单位年度绩效考核范围,传导压实法治建设责任。
(二)抓关键、提能力,推进民政系统依法履职
一是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局党组定期集中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重要法治论述和中央、省、市重要文件,学法用法意识大幅提升,模范带动全局干部职工学法用法。2023年开展中心组专题学法2次,重点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展党内法规学习,专题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全面落实局领导依法述职述廉述法,接受工作实绩考核;二是做好机关干部学法普法。积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加2023年度全省民政系统分类学法普法考试,参学率、报考率、考试通过率均达到100%。
(三)抓队伍、优服务,将普法与执法工作融合推进
一是严格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工作,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的日常监督管理。2023年,全局完成了行政执法证换证工作,4名同志通过行政执法资格考试,目前全局共有持证执法人员7名;二是加强专项执法检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与市场监管、住建、卫生健康、金融监管等部门开展养老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开展社会组织年检、抽查,并对未按时参加年检、年检不合格以及乱收费、违规设立分支机构等情形实施重点检查。在实施行政检查的过程中,对行政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开展有针对性的释法,使当事人更好理解相关法律规定,实现民政行政管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效统一;三是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先后修改并完善了重大行政事项决策清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及"免罚轻罚事项"清单,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程序。2023年,我局依法办理行政许可30余件、行政确认4500余件,主动及时在蒸湘区政府门户网上公示相关信息90余条。
(四)抓宣传、造氛围,积极开展普法宣传
一是广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传。多形式、多角度、多频次宣传宪法和民法典有关规定,开展"宪法进社区"、民法典宣传、法律讲座、"送法上门"等宣传活动,为社区居民宣传法律知识;二是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主题教育相结合。结合党组中心组学习和党支部学习活动,重点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展党内法规学习;三是开展主题普法宣传。充分利用国家安全日、重阳节、清明节、中华慈善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宣传民政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以"法律进社区"为载体,加大全民普法力度。组织村(居)、社会组织、民政服务机构等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发放各类普法宣传资料1万余份。在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执法过程中,注重向行政相对人阐明事理,说明作出行政决定查明的案件事实及依据的法律规范以及适用法律规范的理由。
二、存在的不足
2023年,我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一是部分工作人员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认识仍需加强;二是法治专业人才队伍存在短板,法制人员匮乏,行政执法人员非法律专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法治建设工作。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提升民政系统干部职工法治思维。局领导班子持续履行党组抓法治建设工作第一责任职责,把坚持强化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法治建设全过程,带头学法守法用法,推动全局干部职工养成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抓民政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民政工作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二是进一步强化干部队伍法治能力建设。深入持续抓好党员干部学法用法,通过门户网站、局规定的学习日等各种形式,推动民政系统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业务工作法规政策,不断丰富法律知识,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
三是创新宣传形式,扎实推进民政普法工作。结合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国家安全教育日、防灾减灾宣传周、国际禁毒日、安全生产月以及其他重要时间节点,创新普法服务形式,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打造民政法治文化亮点,提升干部职工、群众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