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儿童康复,是残疾儿童家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衡阳市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纳入重点民生实事任务,统一部署,出台办法,为0—6岁的听力、言语、肢体、智力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提供免费康复训练服务,将残疾人“关键小事”办成民生“幸福大事”。
儿童康复点亮希望之光
“小猫生病了,我们要给小猫打针……”在衡阳市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今年3岁的松松正在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松松奶奶告诉记者,孩子8个月时被确诊“发育迟缓”,1岁半才学会走路,但更让人揪心的是不会开口说话。
经病友家长介绍,松松今年来到了定点康复机构,成为“重点民生实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的一名救助对象。“接受康复治疗半年时间,突然有一天,松松开口叫妈妈了,我们到现在还记得那一声‘妈妈’带给我们全家的惊喜和感动……”
康复一名儿童,幸福一个家庭,温暖一个群体。
自1岁被确诊痉挛性双下肢瘫后,睿睿就开始了漫长的康复治疗之路。“8个月就发现他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不能坐不能站。”睿睿奶奶说,4岁之前都是她抱着来做康复治疗,无论刮风下雨。经过几年残疾儿童康复项目的救助,睿睿在4岁那年成功实现独立行走,尽管走得不快,但已经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样上幼儿园了。
据悉,衡阳市目前共有23家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可为残疾儿童提供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康复治疗和训练,帮助残疾儿童普遍享有基本康复服务,有效保障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权益。
免费康复解除后顾之忧
康复训练贵在坚持,费用支撑则是关键一环。
今年,3岁的辰辰因为发育迟缓,来到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辰辰妈妈介绍,在此之前,每个月过万的康复费用差点压垮这个普通家庭,如今,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的优惠政策,极大地减轻了他们的家庭负担。
“坚持康复以来,辰辰从‘零语言’到开口讲话,从听不懂指令到很好地执行,精细类课程、感统大运动也有显著改善,真是多亏了政府的好政策。”提起康复救助项目,辰辰妈妈赞不绝口。
坐在教室里,听障少年牛牛戴着人工耳蜗,在康复机构老师陪同下,对照四年级语文课本诵读得声情并茂。2020年,牛牛被纳入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5年来在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听觉言语康复训练,为家里节省了近6万元。翻开荣誉证书的收纳册,“新时代好少年”“三好学生”“智慧达人”等荣誉,无一不在诉说着他的优秀。听力语言障碍影响了牛牛的生活,但并未成为束缚他成长的枷锁。
据悉,截至6月底,衡阳市已为2676名儿童提供康复救助服务。近三年来,该市已有10000余名儿童接受康复救助服务,有效减轻许多家庭的康复治疗负担。
责编:黄伊婷
一审:黄伊婷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